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巧设与巧思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 周乐凯
[导读] “区域游戏”是当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 “主旋律”,作为新时代幼教工作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
        “区域游戏”是当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 “主旋律”,作为新时代幼教工作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必须从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后反思多个方面思考,夯实理论在常规教学中实操的方向,助力了班级区域游戏的开展。我们深知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同时也更加珍视游戏对幼儿的独特价值,注重环境材料的投放,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支持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结合书中要求我觉得区域游游戏开展必须通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认知阶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幼儿园一直坚持游戏活动开展,而常规开展的游戏都是按照五大领域开展,更多是教师是游戏中的主导者,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老教师教学模式固化,接收能力较弱;年轻教师组织能力低,掌控能力不高;而整体教学环境,因为蒙氏教具较多,活动室内游戏材料单一,区域划分不明显,导致区域游戏创设不科学、材料单一、活动不够丰富。提高教师游戏认识是首要问题。
        重视队伍建设,“学、研、用”助成长
        活动要开展,老师是关键,结合我园实际情况采用“学、研、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即学理论,研方法,用实践,提升全园教师的执教能力。保教办公室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搭建平台“请进来,走出去”,让老师有学习的机会,利用网络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多种渠道保证教师学习;同时利用教研会集中研讨、班级现场展示和集体反思活动,人人参与的形式,集全园之力,护航游戏活动。
        二.探索阶段: 深入优化,不断探索
        思想先行就是理论落地了,针对区角主题呈现不够、材料投放单一,导致幼儿参与游戏积极性不高,单一的与材料互动进行基础性游戏,缺乏幼儿与幼儿的协作机会,这一阶段解决的问题就是主题选择、材料投放等。
         精选主题课程,保证游戏开展
        幼儿园提供了《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等作为教师教学参考,选择主题是以年级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确定主题,主题的选择从原来的一月一个主题——两月一个主题——自由选择主题和生成特色主题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教师常态化和个性化思考的需要。
        确定主题以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始制定主题计划,明确主题方向以后班级结合五大领域设计主题网络图以及区角设计思路,然后具体到老师负责对应区域列举区角材料投放清单以及区角活动方案设计。要求主题融入区角,区角与主题结合,区角要有小主题,孩子带着主题参与游戏。
        三.常态阶段:活动观察,课后反思
        游戏活动深入推进,观察反思至关重要。

教师只有在游戏中准确观察才能正确的评价幼儿的行为,对下一步游戏深入推进提出有效方案,所以教师的观察反思和活动的正确介入是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
        注重活动观察,教师正确介入
        游戏活动除了幼儿的参与以外,更重要是教师的观察也尤为重要,有效的观察能让教师不断的对区角的设置进行调整,我们从皮亚杰认知发展和怕顿社会性发展水平出发,运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孩子游戏主题和社会交往情况,幼儿与物、幼儿与人。教师根据记录即时反思,对幼儿的游戏过程做出评价,能更有效调整思路,深入开展游戏。除了观察幼儿,我们教师的介入也很重要,往往教师习惯性的主导游戏会干扰幼儿的游戏,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也全然不知,在游戏活动现场教研中我们要求一半教师观察幼儿填写观察表,一半教师观察执教老师填写观察边,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观察,同时教师也能根据观察记录表了解到自己的言行,更加准确的介入游戏。
        理论说得再好必须实践来证明,尤其的区域游戏的开展需要各种外界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高效的开展。主题的不同、区域的不同、材料的差异以及课后的调整都有可能是影响区域游戏的因素,下面我举例说明我在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1.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确定主题,选择适宜的内容。
        《车子叭叭叭》是小班的一个主题活动,以小班幼儿喜爱车子为切入点,分析幼儿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选择主题活动。班级以思维导图呈现主题活动内容,让教师对主题教学活动的架构一目了然。
2.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设置活动区角,进行游戏活动
        老师根据主题网络图设置活动区域,投放材料。动静结合,独立与开放相结合,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在主题活动中,加强区域之间的互动,孩子们在美工区做好的汽车就可以送到娃娃家的装饰品摆放区进行展示,丰富娃娃家的环境创设。美工区与语言区相邻。幼儿可以借语言区的车子图片进行美术创作。这样,既紧密了区角之间的联系,也使区角活动成为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3.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分层投放丰富的材料。
        区域游戏活动中,游戏工作室进行了现场教研活动,相互学习,资源共享。
为了增加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游戏工作室引领老师们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多观察,勤记录。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在各个区域投放丰富的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活动阶段的游戏活动需要,有助于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进入深度学习。
4.结合主题,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活动
        观察研究发现,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景,让他们在情景游戏中进入各个区角,幼儿参与兴趣浓、积极性高,活动持续时间久,且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时常有创造性表现,例如:汽车美容店、汽车模型店等。
5.利用家长资源,进行活动的延伸。
         我们进行的每一个主题都会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做一些配合工作。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延伸游戏活动的深度、广度,丰富游戏课程资源,为游戏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6.分组现场观察,课后有效反思
        在游戏活动观摩现场,老师分成定点组和定人组。定点组老师固定在一个区域,主要观察区域中幼儿与物的互动情况完成观察记录表,定人组就是到指定区域重点观察一个小朋友整个游戏过程完成观察记录表,同时负责观察教师的介入情况,完成记录表。集中进行研讨,研讨从事实观察、问题分析、支持策略三个环节进行。
        
        游戏活动推进是我们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有效园本研修不仅提升我游戏活动执教能力,更是让孩子们有了参与高质量区域游戏的机会,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我们有义务孩子每天在园都有意义,理论是方向,实践是帆船,有了方向的航行才会让孩子到达胜利的彼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