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张亚
[导读] 幼儿教育不再是我们过去熟悉的“托儿所”,而是提高儿童基础水平的重要场所和途径
        摘要:幼儿教育不再是我们过去熟悉的“托儿所”,而是提高儿童基础水平的重要场所和途径。其教育目的既要符合国家教育目的,又要符合儿童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研究表明,3-5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高速期。幼儿园教育应该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提高实践能力,这一阶段是儿童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特点;应对策略
        幼儿教育是与初等教育相联系的特殊时期,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重要性是指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时期,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能力和人格品质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基本特征;特殊性是指这一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非刻板印象向基本刻板印象转变的过渡时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开始学习和发展。学前教育是儿童进行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在与同学交流和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人、事、物的最初感受和态度,为儿童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1.幼儿心理特点
        儿童对世界的理解简单,好奇心强,主要表现在对一切新事物感兴趣,在学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自制力差,不喜欢被规则束缚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自我控制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导致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与此同时,幼儿的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会依赖父母。对于一些老师留下的作业,孩子们更倾向于让他们的父母引导或帮助他们完成。这段时期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创造欲望强烈,但是由于自己任意的想象没有固定的主题,仍需要教师对其有效的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2.针对幼儿心理特点的应对策略
2.1尊重幼儿想法,开展差异化教学
        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然而,在这期间,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孩子的答案可能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想法,鼓励儿童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根据不同儿童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兴趣取向有计划地进行差异化教学,从而充分给儿童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
2.2教师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针对幼年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弱,不喜欢被规则束缚,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心理行为特点,教师应当引导孩子从积极层面遵守规则,同时教师和家长都应以身作则,让自己正确的行为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教导孩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比如在教师提问时,孩子们往往参与热情高,但是不能形成先举手由教师点到后再回答的行为习惯,导致课堂秩序出现混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亲身示范如何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模仿训练,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维护课堂秩序的意识。
2.3为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空间
        儿童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与教师的积极交流,教师应该在教学阶段使用特定的项目,使儿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具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育孩子树立环保意识时,准备一些废旧纸盒、矿泉水瓶、剪刀、双面胶等物品,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利用现有材料制作出一个生活中能够应用的用具,在发挥想象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废旧物品也是有价值可以再次利用的,感受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最后孩子们将动手制作的用具进行展示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创意想法,对制作的作品加以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4合理利用奖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维护课堂纪律性的重要方式,幼年儿童有渴望被认可、被鼓励、被表演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让孩子在课堂学习、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调动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激发孩子相互竞争的危机意识。除了运用最传统的奖励“小红花”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创新奖励机制,比如在教室里放一个“优秀表现箱”,在课堂上或者课下表现优秀获得教师表演的学生,就可以在优秀表现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放入“优秀表现箱”,每个周五由教师从箱子中抽出3名本周表现优秀的学生,并为其发放一些小奖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幼儿不断提升自我要求,提高表达能力。
结束语: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没有任何教育方法能完全契合每个孩子。因此在儿童个性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应充分遵循教育规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名幼儿的想法,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为孩子创造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科学创新奖励机制,培养孩子创新意识,调动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参考文献:
[1]李晓庆.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的几点浅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7,19(03):119-124.
[2]黄金豆.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2015,(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