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对于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对于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贫困山区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很多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明确的目标
很多学困生都会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偏见,这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并且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复经历困难的学生,他们难以适应数学这门学科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没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和喜悦,从而导致了这部分学生逐渐成为了学困生。
1.2数学基础较差
一些贫困山区的学生无法对教材内容进行主动的分析,同时也不能对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从而无法找到其中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相比于小学数学而言,贫困山区的初中数学难度更大,教材内容中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也更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不同,导致一些学生很难去适应,无法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逐渐无法跟上教师教学的进程,最终成为学困生。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会出现严重的自卑感和应付心理,导致他们的成绩进一步的下降。
1.3家庭因素的影响
学困生的家庭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家长并不关心日常的学习情况,只关心最终的学习结果。贫困山区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对子女的学习无法持续辅导,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第二种是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掌控,最终导致孩子的成绩下降。第三种是家长反对孩子上学,他们认为孩子尽早打工挣钱才是正确的,这种情绪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他们成为了学困生。
1.5学校因素的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得到了大力的推行和普及,但当前的主流评价方式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考试成绩对于学生们来说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不得不成为了学困生。还有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仅仅关注教学知识的教授,却并未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没有根据学生们的实践情况来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对那些数学学困生没有耐心,甚至会对他们的自尊心进行伤害,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
2.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减少心理压力
虽然压力能够产生动力,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反而会抑制动力的产生,甚至还会让学生们抵触这门学科的学习。所以,要采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学困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并要积极的和他们沟通交流,不要对他们歧视,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并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特长,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建立自信,更好的进行数学的学习。
2.2改变教学方法
在贫困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他们逐渐养成发现和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学生互助或者小组帮扶的方式去给这些学困生进行帮助,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优先对学困生进行提问、辅导和批改作业,并采用分层方式的教学来确保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被耽误,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在每节数学课后,教师都应做到层级训练,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在保证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帮助学困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3重视家庭教育
贫困山区的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来对学困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们正确的看待失败,并能够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勇敢的挑战,做生活中的强者。同时,也应要求家长及时的给予孩子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学习动机,从而产生更多的数学学习动力。
2.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不喜欢数学,是因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贫困山区数学教师应积极的鼓励学生们,并尝试去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们好奇心强的特点,来将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发挥出来,让学生们逐渐喜欢上这门学科。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明白更多的分数并不等于成功,而是要跟自己的之前的成绩相比有所进步才算成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并由浅入深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同时,也要要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2.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困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我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养成了小结的习惯,所学知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贫困山区中如果仅仅依靠数学教师来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是很难的,而是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改变学校、家庭和社会风气,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2):47.
[2]陈文彪.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11):56.
[3]刘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