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中学有机化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罗荣东
[导读]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它是由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和合成材料等几部分组成
        摘要: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它是由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和合成材料等几部分组成,系统性比较强。本文就中学有机化学存在的问题,再从教材的编排,教师和学生对中学有机化学的认识做出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见树木,再见森林;衔接教学;学生自主构建有机概念图的建议,最后就新课改下对中学有机化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学有机化学;新课改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物同无机物相比,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研究有机化学问题解决对于全面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下中学有机化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深度及广度处理不到位?
        新课改下的高中有机化学是按照螺旋的方式逐步深入的,目前,不少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按照高考的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非真正做到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相融合,将教材深度及广度扩大,因此,给学生带来了压力。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出现越位现象,虽然新课标下的教材从内容上看同传统教材相差无几,但其实在知识深度及难度方面均有一定的降低,知识广度却有了一定的拓展,并突出了不少核心知识。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方式教学,不断加深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更不能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合,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1]。
2.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做题水平,在课时安排中尽可能多地安排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则少之又少,因此,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验。很多教师采用视频教学使学生以观看的方式来学习实验,孰不知此种方式与动手做实验仍存在着很大差别。由于化学实验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每个人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要求其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亲力亲为的过程,而非简单地看视频就可以培养的,这样做只会固化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根本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教与学出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牢扣结构 明确性质
每一类有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 教学的关键应是紧紧扣住化合物的结构, 把反应发生在哪个键的断裂上讲深讲透。例如: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所以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就由羟基所决定的。
        从醇的结构分析, 醇的结构为:
        
        它的第一个性质[见①]是羟基的氢氧键断裂和氢原子被取代的反应, 表现为羟基的氢被活泼的金属钠所取代, 但醇与Na的反应不如与水反应那么剧烈且醇不呈酸性; 第二个性质 [见②] 是碳氧键破裂和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第三个性质[见③]也是碳氧键断裂, 但以脱水的形式出现(这里有二个可能: 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部脱水。反应的温度高有利于分子内部脱水生成烯烃, 温度较低则有利于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以上都是醇羟基的性质。醇的第四个性质[见④]则是受羟基的影响, 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α氢原子比较活泼并易于被氧化:



图1 醇的α氢原子被氧化反应图

如图1这样讲述,才能把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讲清楚, 从而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这一类知识的根本和关键[2]。
2.注重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除了掌握好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组织和提炼,找出典型物质,运用图示或连线、箭头等手段将各个物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贯通整个重要有机物质的结构转换图,以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3.增加实验课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验不仅具有获取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还是人们认识物质和研究现象最基本的方法。因此,高中有机化学应当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并以实验课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际教学时可按照如下步骤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1)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进行观察或实验活动的安排;(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3)启发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4)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对问题进行论证和说明,从不同角度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实现求异的目的。
4.注重有机化学用语的衔接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符号,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由这些基本化学用语为核心发展或演化得到的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等。离开具体的化学物质、化学变化讲上述内容,往往容易使化学用语变成一种空洞的形式,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化学用语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  “名”与“实”的关系,注重有机化学用语的衔接,对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尤为重要。以物质的化学式为例,学生在必修课程阶段认识了不同代表物的化学式,根据不同物质的化学式,知道它们所指明的物质和物质的结构。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要注重不同学习阶段化学用语内涵的变化,关注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认识的改变,注重化学用语的衔接,帮助学生从化学用语的使用上逐步达到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3]。
        结束语
        对于中学有机化学教学出现的问题,老师需要思考怎样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样学生也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教材的衔接问题,需要教师首先树立衔接意识,注意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衔接。建议教师能够认真研究课标,该认真分析高中全部教材,理清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注意知识深度广度的把握,弄清学生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对于实验教学问题,需要教师注重实验方面的教学,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管耀武. 高中生学习有机化学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05 .
[2] 王丽俊.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整合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 何哲. 对有机化学教学关键的探讨[J]. 教育艺术, 2005, 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