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孙学军
[导读]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发展。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逆反心理;对策
        引言
        “逆反心理”是心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需要与客观要求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依从性逆反程度表现为:年级越高依从性逆反越大;女生比男生对于限制性的选择的逆反情绪较高,女生认同外界的约束,而男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中,初中生因逆反心理而在课堂上表现出各种与体育教师教导和口令相反的行为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上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解决体育课上初中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问题,对保证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及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逆反心理的涵义
        逆反心理最早是由BrehmS提出,并在之后五十年的研究中将逆反心理理论不断完善。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个体由于刺激物的消极特征而诱发的非常规性质的反应,当逆反心理被激发时,人们对来自逆反对象的社会影响会产生一种与影响方向相反的对抗,包括内隐外显的心里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是指,学生的言行与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与教学常规相反的逆向心理和反应,表现为对体育教学的不以为然、不满足、漠然视之,严重者甚至对体育教学产生反感、厌恶、鄙夷,与体育教师及其教学内容处于对立状态。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身体的锻炼,并且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伤害。
        2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
        2.1学生自身方面
        (1)青春期的负面影响。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求知欲旺盛与鉴别力低下、情感与理智容易受挫、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不相一致等多方面问题,为“逆反心理”埋下不良的种子。(2)身体条件的局限影响。由于部分学生受自身条件、身体素质的影响,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情绪,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情绪的强化,产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3)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一天中能有时间走出课堂,更想放纵自己,他们盼望体育课能成为一个发泄情绪的场所。在宽阔的操场上,体育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情绪释放,随之会产生“逆反”的现象。
        2.2学校的因素
        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能力不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方面的知识学习,这就使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此外,千篇一律的讲解模式使得学生对于整体教师的教学充满了抵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较差,缺乏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由于学生有很强的个性,很难服从管理,使得逆反心理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3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
        3.1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平等的教学态度,才能赢得学生的青睐、敬佩、尊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2教师提出的要求要尽量符合学生实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该阶段学生的一些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运动负荷以及运动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要求,同时消除心理压力、反叛心理,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学习热情。
        由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符合所有学生的身体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那些身体素质不强的同学,增加他们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在教学的过程中耐心地教育学生体育技巧,并通过学生的努力完成体育目标,让学生们清楚自己的体育情况去刻苦学习,自身的身体水平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以科学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培训,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学习。
        3.3重视体育课堂设计
        有的放矢地疏导学生逆反心理 初中生经过小学及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对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对体育课程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评鉴能力,同时对个别体育运动项目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具有了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在这一基础上,在体育课堂上有一部分初中生产生的逆反心理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进度、教学难易程度相关。因此,体育教师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设计中,首先要做到使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能够满足初中生的兴趣;其次课程进度要紧凑充实;再次教学中要能别出心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课堂教学要能营造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学练氛围。体育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初中阶段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化解学生的逆反情绪。
        3.4要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根据学生兴趣,分层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对相同教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不同。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对症下药,在安排内容上要新颖有创新。例如:初中生喜欢球类的比较多,我们可进行分组教学,在完成最基本的素质练习外,再按兴趣分组安排教学内容,篮球组、羽毛球组和跳绳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积极,运动强度也会相应的提高。
        3.5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心理的对策
        为了改变学生目前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注意现有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有效性。由于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所以在课程开始时,可以使用游戏、音乐等其他形式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一定要有一些负荷,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机能的素质。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趣味性,使学生积极的进行科学锻炼,并指导他们参加一些流行的体育项目。如有氧运动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内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完成学生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必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丰富并改进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调动一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原来由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方式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增强,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锻炼水平,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磊.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53-54.
        [2]朱庭岳,胡艳.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