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建引领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的防疫措施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刘权军
[导读] 党建引领,团结一心,防控疫情,践行党的使命和担当
        摘要:党建引领,团结一心,防控疫情,践行党的使命和担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居家体育锻炼,针对性制定各年级各班体育锻炼措施;积极开展孩子线上体育锻炼监督、评价、指导,通过家校共育筑牢孩子身体健康防护墙。在全面复课后体育锻炼室内室外统筹安排,围绕满足教学对象的运动兴趣,聚焦体力、视力、活力,以体教融合,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为导向,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协调室内室外分区域错峰错时开展体育锻炼。最终,落实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愿景规划,凝聚共识,科学布局,建立以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形式多样为目标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党建引领;防控疫情;体育课程;

1.在疫情防控下学生的身体锻炼需要学校统筹,家校共育
        1.1疫情防控需要周密部署,党建引领落实“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教育方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发展。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目标,指导学生在体育立德树人理念下培养增强意志和文明行为;最终,为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1.2疫情防控需要家庭的积极监督和及时反馈。疫情当下大多在居家生活,每个孩子的身体锻炼,要想达到该有的锻炼效果,就应该是家长积极参与或监督孩子按时达标锻炼身体。对有不足之处或效果不佳的还要及时反馈给老师,好针对性细化孩子下一步体育锻炼措施。
2.在全面复课后孩子的身体锻炼还要精心设计
        2.1 全面复课后体育锻炼室内室外要统筹。聚焦视力、体力、活力,学校统筹安排室内体教融合课题研究下的体育知识学习,室外分区域错峰错时开展体育锻炼,同时,组织好一体化体育课程学、练、赛内容衔接,加强体能训练,为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2 精心设计一体化体育课程学、练、赛内容衔接,开展课课赛促进和实现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运动习惯养成,解决学生对体育的喜欢但就是不喜欢体育课的矛盾,形成相互统一、协调、衔接有度的教育模式。
        2.3 分层组织开展各项比赛,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比赛的分层比赛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成就感或挫败感,享受参与比赛的乐趣。这样还能解决学生 “无气力、无感动、无关心、无敬畏、无规则”的现象。
2.4 构建学校体育锻炼、家庭体育生活、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接口”。注重课内外和校内外学、练、赛的高度统一,给孩子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比赛环境。贯彻体育立德树人理念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调节情感,围绕孩子三位一体的核心素养,学校、家庭、社区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创设体育比赛活动。最终,健全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5 学校体育锻炼要实现运动技能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组织开展递进式的相关体育运动项目比赛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递进式的促进学生对运动习惯的养成,打破低级重复、学生对比赛竞争体验不到位和运动兴趣体验不到位的瓶颈。
3.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更要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和一体化课程建设。
        3.1体教融合,深钻精研。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聚焦核心问题关注学生视力、体力、活力,把体教融合细化到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个人成长、学生的兴趣特长上,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建设。
3.2 遵循规律,精准干预。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例如:幼儿游戏化、小学趣味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自主化等,因此,要探索学生身体运动的动作发展的规律、认知发展规律、身体发育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对身体素质发展“窗口期”精准干预。
        3.3 聚焦科研,凝聚共识。深入课题研究,细化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的培养;以教会技术(形成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水平,围绕体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3.4愿景规划,以赛促练。建立体育学、练、赛内容衔接,完善训练和比赛体系建设,通过组建运动队和多形式多层次的运动兴趣小组,建设常态化的校园比赛机制,深化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微改革,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同时,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的协调发展。最终,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意志品格、互助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和责任感等。
        3.5 深化改革,协调统一。塑造人格、完善道德、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形式多样的一体化课程框架。形成学、练、赛内容衔接和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技巧的衔接性。最终,根据学生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组织开展适合学生的课程,因为最适合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对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方向的整体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8,(9):29.
[2]杨东博,张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2):41-47.
[3]于素梅.论一体化课程建设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J].体育学刊,2019,26(01):9-12.
[4]彭泽平,李礼,罗珣.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5):373-380.
[5]王耀东,毛振明.我国关于体育课程增强青少年体质理论的回顾与实践改革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3):262-266.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EB/OL].(2016-05-06)[2018-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