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是文化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人才,把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到世界这个大舞台是高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文化软实力视角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专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对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翻译教学;应对策略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文化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坚持“走出去” 的文化战略。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行为,要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各国了解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翻译理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人才为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因此,翻译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翻译专业是“新”专业,但翻译教学却是“老”课堂。一直以来,在翻译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选配,汉语和汉语文化一直扮演着配角,翻译教学一直注重英美文化的导入,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相对缺乏,教学目标侧重理解英语语言,强调掌握英美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时有发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然而,当代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现状令人堪忧,许多学生到了大四毕业,自身汉语文化修养并不比中学毕业时进步多少,这说明我们现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和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困难。另一方面,翻译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依然或多或少地依附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师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等都与传统的外语教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体系,这多少会影响翻译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应对策略与方法
1.完善翻译教学体系。
现今阶段的翻译教学体系发展逐渐成熟化,除了翻译专业,高校其他各专业也基本开设学科英语课程,翻译作为英语教学最直接的应用,在当今经济、知识全面发展的背景下,翻译这一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造。
翻译教学必须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在其教学目标中,并且,要将翻译教学和英语教学严格区分开来,翻译教学要有独立的教学体系,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层面上,具体包括:明确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口笔译实践能力的合格外语人才,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全面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教学方法,主张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针对各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需要,将单一的英语语言教学转向多元化的翻译实践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学有所用、学能所用,提高其善沟通、能合作的素养,将来能够代表国家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和全球治理,促进中外沟通,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配备翻译教学的专业设施,如翻译实验室,、翻译基地、创设公众号等等,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未来工作语境,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真实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同步发展;补充师资和更新教材,这是翻译教学的“硬通货”,只有合格的翻译教师和科学的翻译教材才有可能成就成功的翻译教学。总之,无论是教师的专业培训、翻译实验室的建立,还是翻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翻译教材的编配,都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加强母语文化熏陶。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身份、情感认同的工具。在多元文化生活、工作文化语境中,提升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任何教学不止步于课堂教学,创造更多样的汉语文化环境,让学生进行浸入式学习。举办汉语文化竞赛、更新图书馆线上、线上关于汉语文化书籍、开设内容更全、形式更多样的汉语课程,通过更高质量的汉语精品课程,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沉浸在更高级的母语语言和汉文化中,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升自身母语文化修养,养成自主学习母语文化的习惯。
3.注重文化学习的多元性。
文化学习如同我们的地球环境,种类全面才能健康发展。文化学习不仅包括文化普遍知识,更要涵盖中国文化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关注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表现。在感知文化异同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之间的比较,以及学习者己知和新知之间的比较。
4.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化意识。
2015年8月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题型调整说明》:翻译题旨在“测试学生的汉译英翻译能力”,从此,原有的英译汉部分取消,保留汉译英部分。要求考生“能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此次翻译题型改革加速了中国文化导入,解决了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我国越来越受全世界关注的背景下,TEM8翻译题型改革助推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了我国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能力培养不是目的,情感认同感才是重点。翻译教学中对文化的意识性和敏感性是关键。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是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关键所在。
5.提升学生的汉语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和文化能力的培养过程并不是不能完全分割,一方面,汉语语言学习不能放松,另一方面,教学中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情感态度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形成善于倾听、观察、分析、阐释、比较、评价、创新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等能力,为讲述中国故事,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共同体建设做好准备。
总之,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人才,高校所肩负的任务不可小觑。高校的翻译教学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文化外宣人才,不仅仅在数量上,更是在质量上满足国家未来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让更多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投入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胡晓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107-117页。
[2] 蒋晓萍、康兆春,翻译教学的文化调停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7期,37-40页。
[3] 索格飞、张红玲,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新路径——基于国际慕课的实证研究[J],《对外传播》2018年06期,20-22页。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立项“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翻译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