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一直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总是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去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我们语文同仁们头疼的事情,本文就以笔者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做法与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 文言文教学 效能
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表述的:“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接触祖国传统文化的开始,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起着奠基的作用。在近年来的语文中考中,文言文所占的比分越来越多。150分的试卷上,文言文的考查,分值通常在25分左右。再加上古诗文默写题12分,总计37分之多,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下面,我就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性,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1、设计导语,唤起学习兴趣
讲授文言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褒扬作品的价值;引录文中佳句名言;描绘情境;简述有关故事、笑话、趣闻;制造悬念;复习旧知识;点明学习目标或是直观导入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和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想学要学的动力。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如北师大教授于丹解读《论语》的视频,可以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论语》的兴趣。
2、以读代教,培养文言语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朗读背诵,词语积累,疏通文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初中的文言文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较易上口,读之有味。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自主学习课文,从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到最后读出意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解读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范读、领读、齐读、小组赛读等不同的方法,叫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在正式上课时,能取到“事半功倍”。如在讲授《论语》时先让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录音带,并结合学生的听读体会简单分析朗读的节奏、轻重音、语气强弱等基本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又如《与朱元思书》的配乐朗读、《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的分角色朗读等等。
灵活多样的朗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获得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扫除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3、感受美妙,品味文言意境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不可多得的名篇,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字字珠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语不惊人誓不休”,这里我就拿《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苏轼夜游承天寺,见庭中月辉清澈,竹柏摇曳,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当他慨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时,感情微妙复杂,有贬官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苏轼的欣喜和感慨相交,正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在体味生命意蕴,学生从中悟得在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里,学会忙里偷闲,在审美世界中驻足,时常欣赏世界,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即高品质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的语文教学。
4、联系实际,以感悟拓空间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例如,学习《石壕吏》,就可以进行文本改编,让孩子置身其中。在学生初步了解大意之后,我根据班上学生个体不同的情况,分别寻找了几位学生扮演杜甫、官差甲乙、老妇人、儿媳妇、老头子,吃奶的孙子。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大家在惊喜、诧异、担心和沉重的心情中,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再如学习《伤仲永》时,让学生将自己与方仲永进行对比:天资如何?勤奋度怎样?结果会如何?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陈大丘与友期》可以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诚信。《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诸如此类,方式多种多样,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拉近文言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当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横在他们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学无边涯,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认真钻研新课标,结合与时俱进的新理论,针对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才能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法,1997,(4).
[2]邓芳梅.怎样讲好文言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
[3]丁莉娟,赵志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5] 赵平俊主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