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教育更加多元化,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了科学教学中的关键,是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善和弥补原有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实际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能力
引言
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辩证科学思维能力。小学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小学科学更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以科普为主,重在建立学生科学探究热情,以及学会用科学、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和特点出发,针对性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建立学生的科学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明确科学思维能力所涵盖的具体内容。
1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涵盖内容分析
1.1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态度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是构成人的科学素养关键所在。而衡量人的科学思维能力水平,除了看其具备基本科学知识多少外,还要看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态度。具体表现为:是否能用辩证和批判的思维思考问题;尝试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学习探究任务;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解析事实等。这些都是开展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1.2探究未知事物的热情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关键阶段,对新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他们在了解和探究未知事物时所产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正确引导。这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师在进行授课时,首先要考虑到这点,将科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能热爱科学,乐于接受科技知识。
2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只需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此类情况虽然有所减少,广大教师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没有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
2.2科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科学教学对于学生成长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受到应试教育思维限制,相比语数英等主科,小学科学并非必考科目,长期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甚至边缘化。许多学校也没将科学教学放在正确位置上,没深刻认识到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旧大纲”相比,“新标准”虽然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明确指引,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等也进行详细的表述。可事实是不少老师仍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内容和教学手段也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科学热情不足,实际学习效果并不佳。
2.3教学和实验设备硬件不足
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也是影响现阶段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一大问题。例如:实验探究是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完成探究任务过程,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在逐步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魅力所在。
但目前,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小学都没能配备或配足相应实验仪器,甚至没有单独的实验室,导致许多实验活动都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只能通过阅读课本、观看视频来了解科学实验,影响了动手实践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课堂效果也不言而喻。
3具体教学对策分析
3.1围绕情境教学的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知识是由思维、体验和探索得来的,而并非是靠记忆而来。尤其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该类科目实践性较强,对于学生影响较大,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灵活性的科目要用灵活性的思维和较为灵活的方法开展教学,辅助学生来体验神奇奥妙的科学世界,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问题比直接解决问题更为可贵,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用情境教学来注重学生学习主观体验和学习代入感。小学科学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非记忆一些琐碎的科学知识。
例如,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一课的教学来说,该课程讲述了地震的形成和地震的特点。从实际角度来说,学生对于地震并非一无所知,但缺乏的是系统性的认识,想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就需要让其形成心理和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介绍汶川和雅安、玉树这些地方的地理特点、风景特点和自然风光,然后根据近年来这些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教学导入,并介绍在这一过程中的救援情况,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学生提出一系列科学问题,例如地震如何形成、如何预测、如何逃生等,也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代入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3.2准备结构材料,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准备结构材料十分重要。究其原因,结构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思考能力的载体资源。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材料的使用和准备,缺少选择材料的方法,致使诸多实验探究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也难以达成。本文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结构材料,通过结构材料的使用,对科学规律进行解释,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某小学科学课教师在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做了教材中的实验。第一个实验为白醋与小苏打相混合,出现的状况是什么?这种实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教师只要适当的点拨学生即可完成这一实验。但第二个实验活动则较为复杂,因为小学生尚未接触到化学知识,很少有学生会知道空气的重量轻于二氧化碳,故在他们的想象中,将空气向水一样倒在蜡烛上这样的实验是无法实现的,该教师认为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难扭转学生的思维,故该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将实验的全过程展示在学生眼前,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该教师在实验之前,准备了一个饮料瓶,将苏打水和白醋倒入其中,然后将瓶口放在燃烧的蜡烛附近,蜡烛的火光在瓶子放下后开始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这个过程的时间仅为十几秒,然后教师又适当降低了瓶子的高度,使瓶口低于蜡烛,蜡烛此时没有熄灭。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了解到了二氧化碳的概念和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救能力。
结语
如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要围绕着情境教学、思维交流等多方面内容开展实际教学工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交流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考的有效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9):54-57.
[2]岑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23):54-55.
[3]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