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名中国教师理应要学习并走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等内容对当今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陶行知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各种教育实践中:晓庄师范时期的师生共同劳动,工学团时期工场、学校和社会相融合,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中,这些实践内容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当代劳动教育的开展,可借鉴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让广大青少年尊重劳动,体验劳动,创造劳动。
关键词:陶行知;当代教育;应用
引言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一生形成了很多教育理论,开展了很多教育实践,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它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同时又适用于中国国情,本文对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1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
陶行知1891年出生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源潭村的一个穷苦家庭,8岁进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时由于父亲吸食鸦片辍学在家,期间父亲教他中国传统知识;1909年,陶行知进入南京汇文书院学习传统文化知识。1901年,陶行知进入由美国教会开办的金陵大学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期间他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进行研究,主张“先知后行”并将自己名字改为“陶行知”。少年时期的学习,对其后来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1914年陶行知于金陵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硕士学位,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学。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学习了许多与杜威教育思想有关的课程,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陶行知开始在中国探索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在杜威“教育生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生活教育”思想。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2.1更新观念,为教师营造“家”的感觉
“家”是我们每个人所了解和习惯的,它给人一种温暖、亲切、安全、信任、依恋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说,“家”提供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场所,而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很多人对教师有一种多于常人的要求,但他们忽略了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七情六欲:要孝敬父母,教育子女;他们会生病,会伤心,也会有解不开的疙瘩。作为学校的“一家之长”,校长应该平等对待教师,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明确权为教师所用,情为教师所系,放弃特权思想,体现陶行知提出的“领导者再受民主教育”理念,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职务就是责任”的意识。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力求为教师营造一种“家”的氛围。没有领导者高高在上的威严,但它会像灵丹妙药一样,使教师缩短“病程”,抛去心中的重压,从阴影中走出,以惊人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领导者将刚性的制度约束转化成人性的自我约束,变领导“要我做”为教师“我要做”。使教师在这种思想无压力、精神无负担的“软环境”中找到“家”的归属感,感受到领导者的管理有情有味,这大概就是陶先生“领导者再教育”民主思想的本意吧!
2.2尊重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经济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当代青少年缺少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劳动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和获得优异成绩。社会上也存在着诸多不良风气,如金钱至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等。
青少年受不良风气影响严重,缺少独立自理的能力。因此,社会上要不断宣传“尊重劳动”的理念,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氛围。学校劳动教育则首先要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尊重劳动的教育。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主形成尊重劳动的观念。从生存与生活的立场出发,劳动教育有责任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哪怕是最简单的体力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家长和学校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劳动精神。
2.3理解“社会即学校”
第一,“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续。第二,“社会即学校”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整体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的现实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次,启示我们要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再次,启示我们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后,启示我们要以教育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很多老师从字面上理解“社会即学校”可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那就是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锻炼成长,到社会中去汲取营养。似乎“社会即学校”就等同于社会实践即学校,讲到“社会即学校”就是和纯粹的学校教育不相干了。其实,我觉得不能这样片面理解“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体现的是教育是一个多元融通的系统工程,体现的是教育需要努力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和谐环境和氛围。表现在课堂建设上,它主张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主张学生的学习情感始终处于自由、安全、宽松、积极的状态,主张学生的学习思维能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由此可见,真正要传承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作为我们老师首先就要从建设好自己的课堂入手。努力创造出陶先生所提倡的那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我们对“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的最好理解和实践。而非理解成只有多带学生接触社会才是“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正确实践。
2.4“教学做合一”对教育的启示
1921年陶行知通过考察美国教育,观察中国的教育现状,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一切以教材大纲为宗旨,以考学为目的,脱离实际,缺少实践,忽视了学生成长的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方法论,是他在教学实践地过程中提出来的,正是在批判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对做的解释是能够产生新价值行动,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为此陶行知提出过中国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学习工作中,教师主要就是引导作用,改革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不断地发现创新。陶行知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培养能思考,能建设的人。
结语
在新时期里,领导者通过自身思考和行为转变,赋予“领导者再教育”民主思想新的内涵:领导者要走进教师的心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快乐、学习的满足和创造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谢列卫,任红民,吴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7):63-68.
[2]戴荣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07.5.
[3]徐明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