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钱琳
[导读]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进行正确的教育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通过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真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提高思想道德课程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问题;原因;
引言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这就使得学生觉得课堂是无趣和枯燥的,认为学习其内容意义不大,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着应试性和滞后性等特点。他们常常对学生进行填充式的理念灌输。这就极大地消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自主性,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不上来。对此,在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时应实现教学观念由旧向新和由应试向现代的转变,以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为教学切入点,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实效性和趣味性兼备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吸收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精髓,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其还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的目标。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致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缺少课堂应有的生机,这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整合教学内容,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四是新理念只体现在教学展示中,平时的教学中依然很多满堂灌现象,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强迫学生记忆为教而教,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发挥。
二、原因及对策
        (一)转变滞后观念
        在初中阶段,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其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以及整体的教学方向。简单地说,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其就会运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都在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然而,部分教师依然出现了形式化或不适应等现象。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主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机械和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这就致使其学习思路或思维发展受到制约,学习自主性低下,进而使高效率课堂的创建成为泛论。因此,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更新和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时刻牢记自身教学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实现课堂由枯燥乏味向互动有趣转变,进而从真正意义上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比较强,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有扰乱课堂的行为,教师一味地大声斥责,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更加严重的扰乱行为。思想品德老师在处理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于偶尔出现课堂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提醒,对于频发课堂行为问题的学生要先了解具体原因,有的学生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有的学生是由于家庭问题。思想品德老师要及时的和家长联系,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家访,和家长做好沟通,以便能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
(二)课堂提问要灵活
        课堂提问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师与生的主要互动方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多添加一些思想品德类的问题,以此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思考与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讲授“生活需要法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若直接提问“为什么人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或“法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思想品德问题的趣味化,并灵活进行提问。例如,“大家说一下生活中的法律有哪些呢?”“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法律?”“如果这些法律撤销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便能让学生更加热情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悟教材之中所蕴含的道德与品质内涵。
        (三)渗入生活因子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应主要以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为主,以此让学生更加正确和深刻地体悟道德内涵,认清集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和全面成长奠基。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将生活化因子渗入于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甄选与学生实际经历与兴趣相贴切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或身边事物来探究真理与规律,使他们能更加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观念或道德品质问题。例如,在讲授“国家发展”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将生活化因子渗入于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后调查并搜集一些关于我国近十年来巨大变化的资料。然后,教师以自荐或挑选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一下自己调查和搜集的成果。之后,教师在对该节知识进行讲授。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和明确社会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更新和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创设趣味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兼具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内涵精髓以及健康全面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晓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才智,2020(10):89.
[2]樊文林.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54.
[3]陈志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