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幼儿园幼儿仪式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熊明惠
[导读] 仪式感是一种庄重而又无声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认同感和身份感,强化自我提醒、自觉遵循,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幼儿园仪式感的培养对幼儿成长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基于此,本文章对新建幼儿园幼儿仪式感的培养进行
贵州省龙里县第五幼儿园551200 摘要:仪式感是一种庄重而又无声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认同感和身份感,强化自我提醒、自觉遵循,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幼儿园仪式感的培养对幼儿成长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基于此,本文章对新建幼儿园幼儿仪式感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仪式感;培养 引言 仪式,大多数情况下是种重复行为,但仪式显然不是一般的重复行为,关键要看这项重复行为是否可以承载某种意义。有了意义,就有仪式感,就是仪式;找不到愿意接受的意义,就不是仪式。 一、仪式感的产生与内涵 仪式感从仪式中来。仪式是有一定目的、按一定计划组织的具有象征意义且以一定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来的集体活动。仪式从远古的祭天、祭祖等限于特定群体的活动,逐渐发展为现代人普遍可以参与的大众行为,已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路径。仪式一经“发明”,就有了伴随而生的仪式感。国外学者认为,早期仪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以意识感知的形式伴随仪式过程的始终,是仪式感的原初状态。哈里森在《古代艺术与仪式》中提出,仪式是“集体性”与“情绪体验”共存的行为;兰尔德·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认为,互动仪式包括“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并由此提出了“情感能量”一词。维克多·特纳在《象征之林》中将仪式象征符号与人的联想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对符号的情感认识。我国学者认为,由参与仪式使人的心理产生的微妙变化即仪式感。我国古代先民以鬼神崇拜、图腾信仰等仪式寻求心灵寄托,以克服对自然界的畏惧感,统治阶级还通过人们对仪式的敬仰与膜拜来维护社会稳定。 二、幼儿园幼儿仪式感的培养 (一)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学习交往礼仪 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融人到幼儿教育课程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礼仪教育的重点,我们有针对性地把交往礼仪内容渗透其中。如歌曲《小飞机》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了解同伴之间交往的礼仪;故事《小熊请客》把接待客人的礼仪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数学活动《看电影》让幼儿学习了有序排队和按序人座的礼仪,等等。

这些活动渗透了各方面的交往礼仪知识,为幼儿以后的生活积累的一定的经验。 (二)家园合作共育,重视礼仪教育 家庭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因素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除了幼儿在园期间的礼仪教育,教师也应积极地开展家长工作,引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礼仪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家长可以通过言语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节和礼仪,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如:当带孩子坐公交车时,家长要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孕妇或身患疾病的人;看到地面有垃圾时,要带领孩子一起将垃圾放进垃圾箱里,伴随当今潮流,尝试将垃圾合理地进行分类,养成环保意识。对于孩子在家的不良行为要进行纠正,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当发现孩子在家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家长应及时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坚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努力。 (三)融合多元资源,有效开发传统节日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 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家乡,让幼儿接受文化传递传播的影响越多,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纲要》中还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期是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启蒙阶段,我们幼儿园教育应当关注和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主体的人不仅是文化的承受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只有不断把客体文化转化为主体文化,文化才能成为“活文化”,才具有社会功能、具有价值意义,才能连绵不断地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致产生文化上的断层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幼儿的仪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基于仪式感的培养的学前教育模式建构的过程中,能够决多元文化背景下给幼儿思想带来的冲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以正确的精神文明价值观,指导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岳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72-75. [2]蔡静芳.文明礼仪润童心养成教育伴成长[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82. [3]龚楠.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问题及实施途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3):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