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史学的“三谨”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苏莞琳
[导读]
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430000 在历史专业学习中,如何提高治理学科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当代初学历史专业学生的难题,对于此问题,在此篇文章中,鄙人略有浅谈。虽说历史学科是人文性学科,但是历史学专业研究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还原过去真实的历史并且透过所知的历史史实掌握社会规律,故此可知历史学也带有理性的一面,因而对于历史学科研究最先入门应当先了解治史“三谨”。 一、“谨读”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1]治史之人而言,对于历史研究的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在唐代之前历史研究资料还是能够全部排列整齐供寻读、了解、研究,但自唐宋以来无论是正史书籍、评史书籍、解史书籍层出不穷,这对于研究历史的学者而言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选择合适的研究资料又是一大难题,如何分辨史料的正确性,并且合理运用于自己研究的课题,这便需要遵循“谨读”原则。 “谨读”指的是谨慎的读解史书,即选择有历史来由根据的史书、符合当代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史书来进行研究。选择阅读研究的历史材料,一般史书阅读遵从“溯源”原则——史料从最为早出处来阅读,譬如研究宦官专政的课题时,《资治通鉴》中的前汉代部分摘自《世纪》,这时更好的例证材料便是要从《史记》中寻得,两者比较而言“源”胜于“枝”,更贴近于本籍则更优。而另一方面的“谨读”则表现为比较性阅读,都是作为研究同一课题的史学材料要比较描述同一事件出自不同出处的差异和共同点。例如在研究桃花源的所在地址在今何处课题时,材料来自陈寅恪先生和唐长孺先生便会会大相径庭,由此在读史籍材料之时要比较分析不能“薄”读,要谨慎比较、认真分析不可单信、不可偏信。在实现大、广、深阅读目标之时,要谨记“谨读”之原则,不可无目的、无章法的乱读书,导致读书效果至北辙南辕之境。 二、“谨思” 作为人文学科学科中最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科目之一的历史学而言,“理性”和“感性”需要在一个专业的历史学者身上得到平衡,善于思考并能够以独立的思维来认识、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治理史学必备的基本素养,具有分析历史现象而后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达到以上治理史学的要求,其中一点便是先学会如何去“谨思”,并亲身践行“谨思”。 在学习研究历史之中,“谨思”主要是指独立且谨慎的思考。在“谨读”的原则下完成广、大的阅读之后,“深”就是“谨思”的奥妙所在,作为专业的历史学者,并不是一味的去知晓历史的全部事件,通知古今发生的事件并不是治史的灵魂所在,治史的灵魂在于能够帮助还原历史真相、通解历史规律,以上便可暗示“谨思”的重要性。

要培养“谨思”的习惯,首先,在还原历史真相时就需要学者在读历史材料时带有独立的思维,对比式阅读材料发现问题,例如《史记》中《游侠列传》在作结时写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及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2]可看出侠客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历史书籍上的,反之在《汉书》班固先生眼中游侠却成了“不入于道德”之流。若是研究游侠在西汉社会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便可“谨思”这两处史料,对比分析游侠的社会历史作用,从而更好客观的还原历史真相。再而,要实现“谨思”必达到“中庸”之境,尤其是在评判历史人物的功过,乃至是参与历史人物传记的编撰之中更要尤为注意,不能以主观臆断来评判历史人物,也不能一叶障目,更或是以一面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例举一对例子来说明不能偏颇要“谨思”的问题,即秦始皇嬴政与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嬴政以“焚书坑儒”、建造阿房宫在史上暴君排行中稳居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重用贤臣房玄龄、谏臣魏征等长居明君榜单,但是回首秦朝建立秦始皇平定六国横扫天下此等雄才大略也是世间少有,而唐太宗引发的“玄武门之变”也是历史上少有的皇室暴案,由此可断定二者是伟才或朽木?非也。纵大局而观之,中立的去看待问题,谨慎地思考从而得到客观的评价二者才是正确历史学者的处理方式。 三、“谨言” 在历史治理学术中,最后一步的便是“谨言”,在“谨读”完部分历史学术专业史料之后便有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完成“谨思”之后便获得论文写作的灵感以及寻得了研究方向,在这时便可以写著自己的学术论文来表现与证明自身的专业水平。而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便离不开“谨言”这重要的一步,因为历史是一门灵活的学科,无法发表定论,无法将结论固定下来,这边需要历史学者的著作达到“结论肯定,留有余地”的水准。看似这句话前后矛盾,可实则不然,“结论肯定”指的是对于自己说论述的事件、人物等有前人充分的史料来证明结论非一纸空谈,而“留有余地”则指不将所论述的内容固定化,例如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这一直是中国史学界一大重要论述题,倘若要论证此话题为真也只能是寻找史料论述此事件为实,却不能妄下大论,肯定此种说法,因为此说法主要证据是《金瓶梅》中武大郎所居便为商街附近其生活环境以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可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中的场景也略微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特质,故此处有争议不能下却论,仅能够表达研究此话题该学者观点与学术研究水准而已。 以上便为鄙人通读研究史学专业导入书籍后所总结的部分心得与体悟,愿对后来的致力于初入史学研究的学子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 [2]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