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认识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孟凡荣
[导读] 自十八大以来,文化成为了支撑民族和国家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引领着社会价值准则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想自信,就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块基石,它聚集了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今中国文化的核心,并使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基点以及文化支撑。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委党校151700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文化成为了支撑民族和国家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引领着社会价值准则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想自信,就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块基石,它聚集了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今中国文化的核心,并使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基点以及文化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底层逻辑解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里都不是生来就存在的,文化自信是人民心中慢慢树立起来的民族独特精神标志。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色,传;连续传承;统,优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了有传有统,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和底蕴延续下去。 1.1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源头 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主题为实现伟大复兴,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相匹配,,与时代精神逐步融合。家国情怀的解读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方面是指家国一体,将国家与小家融合一体,对家庭和国家的认同,将小爱升华成为大爱,以血缘为根基逐步建立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人民心中对国家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第二方面是指情怀,这是人民对家庭和对国家的热爱与尊敬,通过情怀的纽带,帮助人民凝聚力量,极大激励着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1.2社会关爱思想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古代对于社会关爱有着独特的表述,即是“仁”的理念,何谓“仁”,唯“忠恕”之理。而忠恕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蔡元培先生认为“己欲立而立人”,这是积极的一方面;而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方面。但是无论正反两面,所表达的含义都无非一个意思:将心比心,要求我们做到推己及人的地步,这才是令人推崇的“仁”之道。推己及人,由自身到别人,由别人到社会,再由社会到国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人们谈到的所谓的社会关爱,就是一种一视同仁、无差别的爱,凭借传播正确的价值道德观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以身作则,将这份尊重传递给别人,这样就实现了社会关爱。推己及人,尊重他人,使人与人之间摒弃冷漠与疏远,彼此依靠彼此依赖,履行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要想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就要建立社会关爱的基本文化自信,担当时代重任,具备社会关爱的精神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1.3人格修养是文化育人的路径 一个人形成自身价值理念和思想水准的过程就是人格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先个人要做到的,人格修养发挥着文化中所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作为一个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的定位,成就个人的崇德坚毅正心笃志的优良品格,唯有做到自身的人格修养,才能在社会、国家中建立属于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根基 恩格斯曾说:“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惯性力。”正如所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具惯性的庞大力量,但在如今中国新时代中,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巨大力量,因为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活动的基础思想,我们要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要想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根基的作用就不可忽视,要主动发挥这一优势,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母体 一个民族特定的存在方式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它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是这个民族的特质。传统的文化基因、爱国如一的民族心理以及“百姓日用之而不知”的集体意识都像生物有机体中的遗传基因决定特征种属一样,决定这一个民族的特色和类型。例如,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厌恶自己的缺点,但是会有谁就因为自身的缺点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内在生命,而民族的存在意义就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了传统文化,民族将一无所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丢弃自我文化的自信,就如同丧失信心,放弃自我。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毋庸置疑,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同样是民族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当你妄自菲薄,鄙弃自己民族的文化,否定自己的传统,你必定是可悲、懦弱的。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渗透进我们血脉的不可分割的文化自信;另外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固步自封,应该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点和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才能保持一个民族拥有活跃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动力。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有信心。 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厚滋养 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思想家,例如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以及董仲舒“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些弘道从道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主要动力。多次中华民族存亡之际,无数的烈士前仆后继,改革创新,这些担当精神和无畏的气概都是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滋养和精神鞭策。 结语: 如今,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所依靠的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生存母体,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不仅滋养了新时代的中华文化,而且帮助我们在世界文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我们要清楚认识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剑英,《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哲学研究》,2014年第1期. [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0,349,349,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