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赵广大
[导读] 历史是一门传统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明显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对我国及世界历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国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明湖中学 摘要:历史是一门传统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明显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对我国及世界历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国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一、引言 在推动教学改革时,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显著,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备受关注。目前,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开始意识到了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采取新型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目前的历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出现了许多急需完善的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并且逐步融入我高中历史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提升明显。历史这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受到了不同社会因素及的影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有的学生对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其次,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及多元,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再次,教育教学的系统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最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比较浅显,存在思维和方向上的偏差。老师忽略了家国情怀的融入,整个教学模式比较机械及传统,无法充分彰显高中历史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和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途径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较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与之对应的情境。多媒体技术是情境教学的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讲故事和游戏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家国情怀比较抽象,如果直接以常规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这一素养,就难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学生遇到了与之对应的情境,也无法产生更多的触动。 比如在学习高中历史部编版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个战争时期的具体场景。抗日战争的讲解最为关键,我国有许多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影视著作。教师可以截取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中的优秀片段,讲述与课文相对应的内容。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无法感受战争时期人们的绝望和担忧。但是,当学生观看这些经典影视著作时,能够受到更多的触动。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语言讲解,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分析,积极展示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貌。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真正的意识到先有国再有家,只有国强才会家富。 (二)充分利用各种素材 传统的历史教学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机械,不利于学生全面宏观的了解历史事件。

目前,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需要注重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整合。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核心,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人物和事迹,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分析。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整个战争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著名人物,比如邓世昌、郑和。这些优秀人物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有的甚至无为国家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讲解这一部分历史内容时,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引入人物的经典事迹,还需要结合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要求,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以国为荣,主动努力学习,为国分担。以这些历史人物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三)组织历史主题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许多学科教师开始精心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历史教师也可以大胆尝试和主动创新,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历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加深个人的印象,体现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需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体验性活动,激发学生能动性。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形式,体验型活动的应用效果较好。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建筑地、纪念馆以及名人名居。走访不同的战斗遗迹,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颐和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主动地体验和感知,升华个人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进而获得更多的良性体验。 在完成作业课外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下感想,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作。活动组织形式比较多元,教师需要注重新颖性和吸引力,充分彰显这一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尽量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积极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实现、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足,跃跃欲试,能够主动地感知不同的历史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能动性。 四、结语 综合而言,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明显的作用。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进而主动与老师交流。教师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性设计教学规划,保障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仁清.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7, 000(093):145-145. [2]刘向阳.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 教学与管理, 2019, 000(033):P.108-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