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 刘会营
[导读] 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正式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公众对人才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我国开始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标准,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研究,积极调整教育方略,其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备受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德育渗透的新要求,以此来充分彰显人才培养的价值及作用。
山东省泰安望岳中学 摘要: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正式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公众对人才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我国开始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标准,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研究,积极调整教育方略,其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备受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德育渗透的新要求,以此来充分彰显人才培养的价值及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德育渗透 一、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同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将德育渗透进初中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健康心理得到了有效的塑造。教师需要关注人才德育教育的现实情况,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方略和目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育对德育渗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需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确保德育教育在这一阶段的全面渗透。 二、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的不足之处 德育与初中化学之间的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实现全面开展德育教育,但有的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难以实现德育工作的顺利落实。首先,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次,教师无视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引导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停滞不前,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最后,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渗透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往往以化学知识学习为重点。忽略了环保意识的培养及提高,难以充分体现绿色化学教学的要求,德育渗透工作无从谈起。 三、新课标下初中化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启发学生思维 传统的化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需要结合这一教育理念,将课堂形式的优化升级与学生化学兴趣的激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有的放矢,确保高效教学和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通过展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对各种神奇的现象进行主动的感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会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培养良好的创造力,真正实现科学理论与化学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其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和创造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学各自为政,实现德育渗透工作的全面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神 化学这门学科非常严谨,教师需要关注不同教学过程的落实要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

让学生能够产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欲望和动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求真务实思想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关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引进真实案例,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在讲授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中的《元素周期表》等相关化学知识时,化学教师可以普及英国著名化学家在发现稀有气体时的真实情况,重点讲解化学家所面临的实验困境。让学生深入意识到化学知识的来之不易,进而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个人的化学核心素养。 另外,化学教师还可以抓住化学实验教学这一契机,展示复杂严谨的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意识到,一旦出现纰漏,就会导致最终的实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化学实验不能有任何的虚假,只有认真、细心、耐心、细致,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实验体验。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个人求真务实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三)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我国提出了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要求初中化学教育积极倡导环保概念,关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将环保理念融入教材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个人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化学学习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进而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讲解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中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雨水酸碱度的实验,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会发现最终的结果都小于7,通过这一点可以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雨水是酸性的。教师则可以适当引入酸雨这一概念,让学生意识到酸雨对人体的危害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作用及优势。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改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选择良好的教学方式,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发掘、自主创新、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及环节。比如在教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3制取氧气时,教师可以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以小组合作分工为原则,确保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学会与其他成员互相配合,高效完成整个化学实验操作环节,培养个人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结语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在将德育渗透进化学课堂时,化学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分析。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00(002):P.1-1. [2]徐辉.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