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张一霏
[导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史料,将史料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效结合,在教学中运用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历史资料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意识。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 678000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史料,将史料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效结合,在教学中运用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历史资料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意识。 关键词:史料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 策略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兴趣不仅仅能够为学生打开历史学习的大门,也是使他们保持持续深入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现在初中历史课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兴趣,学生们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教师似乎也没有更多方法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乐趣。而实际上,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历史不是枯燥的理论和苍白的说教,历史是生动的。这一点需要教师从历史的源头去发现和探索,这对历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有利于构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殊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事件的属性,因此历史教学应尽可能地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材料,通过智慧来营造课堂氛围。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学科角度看,初中生的心理结构具有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在知识结构上,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教师讲课而初步具备了分析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教师根据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既符合学生阶段性学习的特点,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自然会融入课堂。 3. 深化学生历史认知能力。 历史是讲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这是历史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学生理解历史的难点。然而,利用史料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表达一些抽象的结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史料和历史文献,使学生对各种学术观点有一定的了解,学会去自主探究历史问题,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以及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史料在课堂上运用的形式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是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为基础的,以经典典籍、文人笔记、图标记录、人物口述等为表达形式。历史教科书的编排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号印刷体引用历史数据,与文字穿插在一起。这种引用史料的方式几乎在所有的文本中都有,它们可以与文本叙事相结合,作为文本视角的证据,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历史资料包含地图、肖像和历史遗址等。这些图片史料直观而详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非常丰富。

这些图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继续深入挖掘书本中的知识内容。 以图表形式显示的历史数据。图表形式经常使用统计数据,以数字来表示真实的历史环境。这样的史料用数字说话,说服力很强,可以锻炼学生分析数据和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史料在课堂上运用的策略 1.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运用史料。 知识点讲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受教材编写的影响,教师对历史知识点的讲解相对较浅,所以学生难以对历史过程有深刻的感受,理论与史料的结合度很低,降低了历史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存在着严重的以偏概全现象。 史料作为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知识点解读中应注意历史资料的使用,并根据所解读的内容合理选择历史资料的类型。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并不都有史料和思考问题,教科书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结论,如果没有解释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加入历史事实来解释这一理论。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应增加哪些史实,认真收集史料,丰富教材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选择的重要史料,无论是存在于教科书中,还是属于课堂外补充,都必须去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循序渐进地吸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种类繁多,很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历史图片,特别是摄影术发明后,图片已成为重要的史料载体,与枯燥抽象的课文相比,图片更加直观、生动和具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史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历史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史料有很多,教师在选择历史资料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要选择最经典的作为指导性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整合一些史料和教材,把历史知识的重点引导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上来,激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更多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是直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安排,适当利用史料,引导学生解读史料的历史背景,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达到双边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灵活的师生互动也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历史教科书中,大多数能锻炼思维的史料都在课后思考题中。对于这些史料,由于基本上是围绕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编的,所以具有脉络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四、总结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学习历史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和人性的理解。初中生刚刚接触到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历史和文化史知识的兴趣。史料作为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及时、适度、恰当地利用现有的史料,才能实现史料的最大价值,通过教师的努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历史政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梅.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