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实践的脚印 回归生活的本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微探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张志霞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这个学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活性,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德育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对接,构建一个回归本真的生活化课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小学道德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六小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这个学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活性,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德育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对接,构建一个回归本真的生活化课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做出探讨,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做出贡献,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解决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历史使命,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巩固小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增强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大多时间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缺乏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局限在书本上,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使得学生难以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起兴趣,更不用说形成良好的品德,回归生活,成为生活的指南了。 2、教学中仍然注重对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空谈。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必须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3、教学远离现实生活、严重“外灌”、目标抽象化、工具化。现实中最典型的状态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世界之中,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活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背离了生活逻辑,同时加上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够丰富,使得教学中缺少生机。 综上所述,如何改变这种脱离生活的格局,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呈现一种灵动的教学面貌,充分发挥这门学科改善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法治观念的作用,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议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物、事件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实现儿童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逐步成为社会的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这也就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活性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更为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生活性的原则,以学生为本,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性教学,引导孩子向生活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1、活用课内教材资源,注重生动课堂教学的构建。 生活化的教学不是脱离教材,孤立地去开展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注重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主题活动和游戏贯穿始终,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统编教材里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应该成为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道德现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思,做到手中有法(教法)、胸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将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开发出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这也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 2、巧用课堂活动资源,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践行。活动是教学中教与学共同的中介,富有童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和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认同感,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模拟、去体验、去内化、去实践,在主体参与中成为规则的主人,从中体验道德情感。教师要优化活动设计,优化活动过程,借助有效的活动来引领学生的道德认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中,笔者围绕教学目标,本着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游戏体验、看图讨论、图片说理、在文明之叶上写提示语等具有实效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极具趣味性、真实感、现场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的印痕比那些简单的讲解和说教要深刻得多。学生们在一组组图片、一个个画面中,逐渐感悟到了“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好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教学目标得以达成,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四、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教学源于生活,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践行,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作为教师,要大胆探索,创新生活化教学的新模式,强化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强化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从实践中走向真知、真懂、真践行。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实践的脚印,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到生活的本真。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6):132-133. [2]姚桂君 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9,(1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