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1期   作者:周方同
[导读] 近年来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学界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问题的新的理解、阐释与构建:从新的角度构建马克思的符合论真理观;从不同的实践角度构建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从人的本性出发构建马克思的人学真理观;从中介视域角度构建马克思中介视域真理观等等。对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研究作了一定程度的综述,同时认为无论是对于马克思真理观的哪种阐释都应建立在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实践思维方式下去理解,这样随着时代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市221000 摘要: 近年来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学界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问题的新的理解、阐释与构建:从新的角度构建马克思的符合论真理观;从不同的实践角度构建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从人的本性出发构建马克思的人学真理观;从中介视域角度构建马克思中介视域真理观等等。对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研究作了一定程度的综述,同时认为无论是对于马克思真理观的哪种阐释都应建立在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实践思维方式下去理解,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才不失马克思的“主义”所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综述 一、关于实践真理的经典依据 大多数学者从马克思的以下论断出发探讨实践真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一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一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对这两段话,以往学界仅从认识论上来理解真理的客观性问题是小够的,问题的关键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其意义要在更广泛、深入的角度来理解,即说明马克思也在实践的角度理解真理。 白顺清在《论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内涵》一文中指出,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它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里所谓“发生形式变化”的“自然”与“观念地存在着”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就是实践真理。它是在科学认知意义上的求“真”问“是”(即反映“客观本是”)的客观真理基础上又把客观真理归结为实践意义上的求“客观应是”的实践真理。 二、关于确立实践真理的客观必要性 对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认识活动的结果,真理以其对客观对象的概念逻辑再现而表现为一定的理论,是以理论的形态存在着;作为社会运动的因素,真理以其对时代精神的观念而浓缩为、表现为一定的社会事实,是以社会的形态存在着;作为实践活动的灵魂,真理以其对实践活动的观念规定而表现为一定的矛盾运动,是以实践的形态存在着。没有理论形态,真理不成其为真理;没有社会形态,真理不会被社会承认和接受;没有实践形态,真理不可能得到确证、运用和发展。可见,真理的实践形态是真理存在、发展的必然形态。 2.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从来都不存在与主体及其实践活动无关的先验的纯粹客观的真理,真理从来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着的人的真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正视作为实践之要素的主体的价值选择和能动创造性,就不难得出超越符合真理论的实践真理论。 3.以往的认知真理观着重强调真理的客观性、辩证性和可知性(面对真理的价值内容和效率内容从未充分论述),它只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基石,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全部内容,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新型真理论——实践真理论,只有实践真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成熟形态。 4.马克思的确鲜明地在认识论意义上批判旧哲学的认知真理观,坚持科学真理,但并不能因此把其归结为科学认知真理观。我们必须在本体论和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情感论的统一之中把握其真理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确立实践真理论,既是我们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确立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真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5.传统真理观是一种“以物为本”的真理论,否定真理的人性意义,排除真理的人性内容,把真理仅仅看成是对外部世界的符合或适应——认识仅只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是不断排除人性杂质使真理的客观性越来越纯化的过程,这种真理观是近代的以“解释世界”为宗旨的本体论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突出表现。传统的真理观之所以会把真理理性化、抽象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真理缺少内在的实践基础和人性基础。以人为本的实践真理论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真理观的实质内容,反映现代真理论的时代特征,也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要求。 三、关于实践真理的实质涵义和基本内容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的方莉在《论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一文中提到,所谓实践真理,从认识论意义上说,就是达到了与所创造的客观事物相一致的认识。真理是主体人从其具体的实践出发,以变革客体对象为目的,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对象性的客观规律,把握对象的客观本性,又在观念中扬弃必然,变革对象,达到从“客观本是”到“客观应是”,从现存到理想转化的认识结果。真理问题不仅仅包含了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的客观性等问题,还包含了实践基础上的历史观、价值论、情感论等意义上的真理主观性(需要、目的、欲望等)问题,即实现了的“应该是”的问题。 谭宏玲在《马克思的实践真理与海德格尔的本质真理》中认为,马克思把实践论作为认识论、真理论的基础,也就是把现实的、历史的人性作为理解认识和真理的基础。这种重视实践、突出人的作用的真理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真理观。以实践为本去理解真理的本性,就是以人为本去理解真理的本性。真理与人是不可分的,真理不仅反映着外部世界的“物性”,而且映射着人性的光辉,表现着特定历史时代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实践的性质和方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文化的结构和观念等人性内容。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本质上就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即以实践为本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真理观。 张莉清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意蕴及其时代价值》中认为,所谓真理的实践形态,指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真理以其对实践活动的观念规定而表现为一定的矛盾运动,以实践的形态存在着。真理的实践形态是真理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形态,必须通过实践者现实地掌握真理来实现。

第一,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掌握着的真理,这种掌握是系统而不是零碎、确定而不是任意、本质而不是形式、辩证而不是绝对的掌握。第二,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实践着的真理,因为真理确定实践者的立场和态度,形成实践者的实践理念,提供实践者的实践标准。第三,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检验着的真理,检验真理的层次、真理的论域、真理的价值。第四,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发展着的真理,在实践中,实践者坚定真理的信念,发现真理的矛盾,探索真理的路向。 丁年森在《马克思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真理观》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真理范畴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认知真理内容、价值内容和效率内容。认知真理内容是价值和效率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价值内容是认知真理内容的目的,效率内容是实现价值内容的必要手段,实践真理的3部分内容是辩证的统一体,以认知真理为基础构成了双向作用的整体系统。如果缺少了认知真理这一前提和基础,实践真理就会走向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论,如果缺少价值内容,实践真理就会回到那种追求纯粹客观知识的旧唯物主义真理论,而缺少了效率内容,实践真理便只能停留在对客体静态的和单纯质的方面的评价上,无法成为动态与静态、质与量相结合的辩证真理论。 刘荣军在《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精神实质》一文中指出,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主观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理性超越,它负载着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着的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是“真”与“理”的辩证统一;是满足主体需要和有利于主体生存的理论向导。实践真理论的核心要点在于:首先,实践真理论强调,真理是内在于而不是外在于主体及其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实践真理论强调真理的主体创造性和价值规定性。最后,实践真理论充分肯定真理的工具性功能。真理必然“自动地”外化为人的实践的工具,必然地成为人在现实之“真”的基础上实现其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的工具。 吴兆雪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光辉典范》中认为,真理在实践中,真理的本质既不是主观性,也不是客观性,而是实践性。当前学术界在真理问题上之所以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真理的实践本性,把真理概念与理论概念混同起来。真理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与社会,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由此真理才能恢复它的完全形态,才能从科学认知中独立出来。把真理本质理解为实践本性,使我们重新发现了被遗忘的实践历程自身的真理性意义,重新找到了坚持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现实根基,但真理作为实践的人的至高追求,它必定不同于一般性的实践活动,更不能与常规实践完全等同起来,因此我们最后得出的真理定义是真理是实践的自由形态。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理论意义 从人类存在的实践历史性出发,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人类对真善美的寻求,即人类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关于真善美的认识,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性,又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性,因而它孕育着新的历史可能性。就其历史的进步性而言,人们在自己的时代所理解的真善美,就是该时代的人类所达到的人与世界的统一性的最高理解,即该时代人类全部活动的最高支撑点,因此具有绝对性就其历史的局限性而言,人们在自己的时代所理解的真善美,又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作为全部人类活动的最高支撑点,正是表现了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所无法挣脱的片面性,因而具有相对性就其历史的可能性而言,人们在自己的时代所理解的真善美,币是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建构的阶梯和支撑点,它为人类的继续前进提供现实的可能性。真善美永远是作为中介而自我扬弃的。它既不是绝对的绝对性,也不是绝对的相对性—自己时代的绝对,历史过程的相对。这表明,只有把真理观合理地拓展为“存在论”“辩证法”“认识论”与“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才能深切地理解“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要的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实践意义 实践真理论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有人把实践真理论的意义概括为:首先,根据实践真理的认知内容要求,我们必须对国内、国际形势作出正确认识。其次,根据实践真理的价值内容要求,我们必须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一切工作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些价值目标进行。最后,必须根据实践真理效率内容要求,提高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是实现价值目标的必要条件。实践真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确立,必将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产生深远影响和作用。也有人认为,首先,确立实践真理论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其次,实践真理论是克服教条主义思维方法,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的理论源泉;再次,确立实践真理论,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确立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真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迟晓晨,樊勇.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一种实践的真理观[J].文化学刊,2018(07):189-191. [2]李宜轩.论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内涵[J].才智,2016(02):190. [3]白顺清,陆杰荣.论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内涵[J].理论月刊,2014(07):11-15. [4]张莉清. 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意蕴及其时代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14. [5]倪志安.论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04):14-20+25. [6]金崇碧.实践视阈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J].前沿,2010(23):51-56. [7]吴兆雪.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光辉典范[C]. 安徽省哲学学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安徽省哲学学会:安徽省哲学学会,2008:302-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