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深化思维 ——基于数学思维涵养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0期   作者:许晓铝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必须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化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能够达到构建目的。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青年路小学3125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必须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化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能够达到构建目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思维;课堂;构建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教授学生探究学习的数学思维,只有具有更为完善的数学思维,才能让学生不受其他因素牵制,能够自主地思考问题,从中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数学思维。 1.数学思维内容概述 其一,发散思维。在该种思维的影响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从一种解决方式,联想到其他多种教学方式,这样可以达到“一题多解”的解题效果。 其二,逻辑思维。在数学课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够直观地思考这些问题,进而理解数学问题的条件的逻辑关系,从而可以顺利地学习或解题。 其三,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给学生强调举一反三,需要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学会反向思考,从中获取新的解题思路,从而可以增长学习效果 2.基于数学思维涵养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策略 2.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在课改要求中,要求各科教师将探究学习活动带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该活动能够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带学生变为学生带学生,教师仅成为帮助学生的辅助者,这就可以转化课堂教学的关系,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给予更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该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教材知识,更深层次地思考数学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数学思维层次。可见,该活动满足深度学习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在数学课堂上,有利于尽早达到构建目的。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二)》时,该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加法,根据该要求,可以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合理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在5到6人左右,分别命名为A、B、C、D、E组。随后,教师借用多媒体工具,在屏幕上展示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的学生总数,如34、41、23,让学生思考应当采用何种计算方法。而教师也必须预测到学生会很简单地采取加法进行运算。由于学生采用单一的计算方式,因此学生的计算速度会变慢,此时教师就必须思考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采取其他的计算方式,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引出移形换影这种计算方式,以此来帮助学生开拓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可以将34、41、23分别写在黑板上,将34和41罗列为竖式,让小组探讨竖式的特点,如个位和十位相互对其、不能超越分线等,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个位相加、十位相加,得出数字75,再将75和23罗列成竖式,让每组学生仿照刚才竖式计算过程,尝试求解该竖式计算结果,最终得出98。

由此可见,从以上过程来看,通过逐步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发散思考数学问题,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就能够拓展数学思维,从而有利于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2.2营造问题化教学情境,拓展数学思维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较为简单,这就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层次。而提升的关键在于“勤思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问题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多个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层叠,既可以让学生逐步地加深教材理解,又可以深化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思考能力,这就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该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根据该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逐个思考求解,从而可以达到教学要求。 首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教师出示一道图文结合的数学题目,如“在小花森林里,小熊Belly开了一家水果店,每个苹果售价2元,每个桃子售价3元,第一天卖出去20个苹果和30个桃子,第二天卖了15个苹果和20个桃子,第三天卖了28个苹果和17个桃子,请问三天内小熊Belly共卖出多少钱?”,从该道题目来看,每个题目条件较为清晰,可以列出算式“20×2+30×3+15×2+20×3+28×2+17×3”,仅包括加法和乘法。 然后,教师变更题目条件,如“在第二天的时候,因为质量问题,被顾客退回5个苹果和3个桃子,请问现在共卖出多少钱?”,这会得出“20×2+30×3+15×2+20×3+28×2+17×3-5×2-3×3”,包括加法、减法、乘法。 最后,继续增设条件,如“在三天过后,小熊需要计算每天的平均销售额,请问每天可以赚取多少钱呢?”,由于涉及到平均分的计算,此时数学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引起注意,究竟是利用三天的销售总额去计算还是利用退货后的销售额进行计算,这里就是在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意识到需要使用退货后的销售额进行运算,并且能够得出“(20×2+30×3+15×2+20×3+28×2+17×3-5×2-3×3)÷3”这样的正确算式,这样的计算既包含了数学的混合运算,又训练了学生将数学思维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那么,经过该过程,学生会跟随问题难度的提升,思考的深度越来越深,这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能够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基于该方面优势,需要教师能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探究数学问题,有利于形成更为完善的数学思维,这就能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菲.初探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才智,2020(08):191. [2]郑美彬.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名师在线,2020(20):52-53. [3]夏海莲.运用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J].青海教育,2020(05):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