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见领袖的教育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1期   作者:曹雪健
[导读] 现今未成年人教育领域的意见领袖呈现多层次、多种类的特点。以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社会类属划分的教师作为一级意见领袖的影响;以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接近性、可信性划分的多种小组制的学生组长作为二级意见领袖的影响;以及以社会经验、职业领域、社会观念、道德素质划分的家庭组织内的监护人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隐秘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各不相同。他们共同提供了对未成年人多方面教育的显性、隐性影响,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社会角色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现今未成年人教育领域的意见领袖呈现多层次、多种类的特点。以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社会类属划分的教师作为一级意见领袖的影响;以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接近性、可信性划分的多种小组制的学生组长作为二级意见领袖的影响;以及以社会经验、职业领域、社会观念、道德素质划分的家庭组织内的监护人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隐秘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各不相同。他们共同提供了对未成年人多方面教育的显性、隐性影响,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社会角色。 关键词:意见领袖;小组制度;社会角色;领袖条件;家庭组织 引言:教师在校内正常授课的过程实际是典型的传播过程,且传播的内容是已经精确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有效信息,即知识。在具体的授课活动中,常常以一对多的演讲形式、一对一的交流形式、或者一对多的交流形式进行的,这个传播过程可双向也可单向、可为单线型,也可为树型甚至网型。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教师往往充当一个意见领袖的角色。除此之外,学生群体中也不乏具备上述几个条件之一或者多个的二级意见领袖。而影响最为强烈的家庭组织中的未成年人监护人作为隐秘的意见领袖也发生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1、一级意见领袖 (1)教师作为意见领袖的条件: 在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授过程中,教师一直担任整个学生之中、之外的意见领袖。所谓之中,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互动交流,即使这种互动和交流的程度没有学生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自由程度高,但却对学生群体成员有着深刻的印象。所谓之外,是指教师和学生所属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类属有着很大差异,行为变量、心理变量差异也很直观,而相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态度等属性也大有不同,这导致了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始终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但不论之中、之外,毫无争议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群体的意见领袖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确立,这早在千年以前历史上的“孔门弟子三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的史实中可以窥见一二。 (2)教师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属性: 教师之所以能够充当学生群体的意见领袖,原因在于教师有着其地位上的优越性、学识上的权威性、平易近人的可接近性以及衣着规范的悦目性,以及良好师德、师风的可信性,在未成年学生群体中必然以意见领袖的姿态出现。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的道德进行支配与引导,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释,对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加工使其以可吸收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协调,对社会上可作为榜样的实例进行扩散和宣扬。 (3)教师作为意见领袖的种类完备性: 作为意见领袖的教师,实际上从属于以阶层、组织、职业、工作领域划分的教师群体。教师群体内部还可以进行学科领域的划分。 例如,作为数学教师的意见领袖,对学生群体的价值作用便体现在其对逻辑思维、科学探究思维、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引导。作为语文教师的意见领袖,对学生群体的价值作用体现在其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符号使用能力、符号阅读能力、人文素质培养的发展和促进。作为外语老师的意见领袖对学生群体的外语言符号运用能力、外语言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做出支配和完善。 2、二级意见领袖 教学小组改革的教学新制度使得学生以各种方式被划分成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必然有一位或者几位组长。 (1)以学习成绩划分的阶层制小组 以这种方式划分小组主要是由于“以好带坏”的成绩提升理念。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到多名成绩相对好者,也有一到多名学习成绩相对差者。此时,成绩相对较好者在学习领域则成为了同小组中另外一些学生的意见领袖。

在学习领域,他们具有可供模仿的价值,并且由于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其知识面也相对较广,在教师的托付下,其又具有一定的责任感,甘于为成绩较差者加工、解释新知识,协调、联结旧知识,支配、引导学习行为,干扰其厌学行为、作弊等负面行为。具备了基本的意见领袖的条件,但其与教师的关系同样为意见领袖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因此,教师、成绩较好者、成绩较差者形成了多层次的意见领袖的链条状结构。 (2)以自由推举产生的民意小组 以学习成绩划分的小组其弊端甚多,比如成绩较差者个性化程度较强、校内越轨行为较多、难以通过规范约束其行为。此时,假如依旧以成绩划分小组,身为意见领袖的成绩较好者的学生会受其影响而产生消极的管理效果。 对于存有这种学生的小组划分方式,可使用民主推举的方式。让其选择一名其自己认为有模仿价值的、有充足的有效学习、道德、权威信源的,并且同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学生群体地位的学生作为其意见领袖。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有着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3)小组成员轮换制 这种小组制度的意见领袖的确定方式实际上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综合。 由于往往学生群体是由众多成员构成的,而虽学生的角色固定,其成长性、可塑性却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基于此,完全可以实行小组轮换制。即小组成员定期变换,体现出学习组织的流动性、可变性、多元性。 随着小组成员的变换,其意见领袖的变换也是必然的。这样的变化结果可能由学习成绩确定,也可能是民主推举,解决了个性化强的个体难以约束的问题,也解决了作为学生成绩较好者的意见领袖由于注意力的分散造成的成绩被影响的问题。但同样,这样的综合的意见领袖的确定方式也有其弊病,首先,由于经常性的成员变换导致的学生整体的注意力分散于应对周围新成员的社会交往而不专注与学习。其次,对于新意见领袖的不熟悉导致的服从角度的注意力分散。 3、具有隐秘性的意见领袖 人的社会性质较为复杂,这在身为未成年人的学生群体也表现的较为直观。即使学校身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但是由于人的社会化过程的绝大部分由家庭完成,或者说即使大部分由学校完成(如寄宿制学校),家庭组织的成员给未成年社会成员的影响依旧是无可匹敌的。这些家庭成员作为未成年者的第一监护人,对其被监护人有着无与伦比的亲近性、权威性、可信性,被监护者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即受这些不出现在社会上一线的社会情景的家庭组织里的监护人产生影响。这些监护人被称为具有隐秘性的意见领袖。 其特点是隐秘性、绝对权威性、亲近性、影响持久性、难以被改变性。 总结:学校中意见领袖的存在使得普通的学生组织成员被其支配与引导。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多层次、多种类的意见领袖,这些层次的划分与种类的划分或根据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社会类属,产生了教师的意见领袖群体。或根据组织成员的模仿价值、交际能力,学习能力,产生了各类型的小组组长的意见领袖群体。不同学科领域的一级意见领袖,即教师对于学生的权威性角度不同、信源属性不同,因而产生的影响不同。不同小组制度视角下的二级意见领袖,即小组组长对其他学生的接近性不同、可信性不同、模仿价值不同、互动影响不同,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不同文化背景、工作属性、社会经验、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的隐秘的意见领袖,即家庭组织内的监护人角色对其被监护人的影响方式不同、影响力度不同、影响内容不同,产生的影响强烈而又不相同。以上三种的意见领袖使得教育领域的不同群体产生了不同的观念、被不同程度的影响、接受不同性质、内容的认知、态度、行为。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第三版)[M].2015年12月第二次印刷,332--337. [2]McQuail,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2019年9月第1次印刷,111-130. 作者简介:曹雪健传播学者,本科在读,曾在《信息周刊》、《广告大观》、《大众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论文资料被维普、龙源收录,并于2020年荣获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广告大观》编辑部组办的“《广告大观》杂志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的荣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