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1期   作者:徐乐梅
[导读] 3~6岁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此期间,幼儿会经历许多转折,同时也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如认生、入托、入园、家庭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孤独退缩性行为、不良习惯等。《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
南昌市铁路第三幼儿园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3~6岁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此期间,幼儿会经历许多转折,同时也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如认生、入托、入园、家庭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孤独退缩性行为、不良习惯等。《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态影响着个体的整体发展。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其具体含义为个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均处于健全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因此,幼儿园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幼儿成长规律.教师要注意谨言慎行,为幼儿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以培养幼儿阳光向上心理特质,并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协作互助精神,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策略;有效渗透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出生开始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对人的一生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那种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观念是不全面的,在幼儿园里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并在健康领域中列出“情绪安定愉快”这一目标, 并提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 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和“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这两大建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性、计划性的对幼儿进行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将实际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充分的发掘幼儿心理上的潜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由于大部分的幼儿园并没有给幼儿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教师只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幼儿进行零散的教育,以至于在某些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园所也应经常给教师组织一些专题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讲座,从而给教师进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另外,教师要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定期给幼儿组织一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参与能力,完善幼儿的人格。 (二)家长意识淡薄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所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很有必要。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辈们在生活中往往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满足孩子们的所有要求,溺爱孩子,从而使孩子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脾气大、爱哭、不尊重老师等。即使家长们偶尔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孩子们也不配合家长,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首先,幼儿家长要在实际的教育中给幼儿树立模范作用,指导幼儿在家庭中养成按时吃饭、礼貌待人、热爱学习、帮助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导幼儿要尊敬老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要给家长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使教师和家长保持高度的联系,从而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具体的状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模式,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三)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 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由于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别的独立个体,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理解能力,再加上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生活状况等各有差异,所以每个幼儿呈现出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和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平等健康发展。 在每学期开学时给每位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并给每个幼儿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时要认真观察每个幼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行动,从而让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并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特点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多采取鼓励或者动力教学法,不断改善“问题幼儿”的行动和思想模式,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渗透在活动目标中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情感领域本身就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的目标和任务要纳入各项活动的目标体系, 要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活动目标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热情和投入是学习的基础,特别是要重视幼儿情绪、态度和能力的培养, 把它们纳入各项活动目标的重心, 从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关注幼儿喜欢并乐于参与各项活动。例如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沉与浮的秘密等,这些探索性活动可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讲故事、榜样示范、行为强化等不同的形式, 使幼儿能够切身体会, 从经验中获得认知与情感的需求。例如在我设计的大班健康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宝物大作战》中,我创设了羊去狼堡夺回宝物的故事主线来贯穿整个活动。通过用勋章来奖励遵守规则的幼儿来进行榜样示范,幼儿在游戏中紧紧抱在一起挤在小小的安全区里躲避老狼的追捕。最终的夺宝环节经过讨论协商,萌发出一只羊去引开老狼,其他小羊夺宝物的想法,当小羊被老狼追捕时,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和其他同伴接力传递宝物最终获得了胜利,体验了成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三)渗透在活动评价中 在评价环节, 首先应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需要抛弃传统偏重结果评价, 忽视过程评价的倾向。应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方法及从中获得的体验, 以激励幼儿为出发点,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努力, 关注幼儿的优点, 帮助幼儿进一步发扬优点, 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灵活渗透 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幼儿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也并非所有内容、任何时刻都可以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育活动的内容以及相关环境因素, 寻找渗透的切入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是孩子的内心倾诉, 可以是孩子在游戏中的体验, 可以是一首歌的感染, 等等。总而言之, 教学设计的取向要以儿童为中心, 注重儿童的参与性与情感体验。具体渗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养成教育法和补偿性教育法。养成性教育包括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行为实践法等,其中榜样示范法又叫情境教育法, 能够较好地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补偿性教育法包括行为矫正法和游戏矫治法两种方法。 (二)适时、适当渗透 教师要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生成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较为提倡的课程, 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生成性课程的设计及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观察与及时干预,而及时渗透, 需要教师在孩子需要对其心理进行疏导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回应。如:幼儿在看故事书里面的坏人时会恨得咬牙切齿,把坏人的头像从书里扣下来撕破,或者是在头像上乱涂乱画,看到如小狗走丢等伤心情节时也会跟着难过等,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虚拟的动画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幼儿一日生活、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和时机, 因而教师要时刻保持敏感性, 随时都可以把握时机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种活动当中, 例如可以在午餐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倡导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行为, 养成积极主动, 乐于交往的心态;在游戏过程中, 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主题, 自己创设环境、准备材料, 让孩子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意志与品质, 尤其在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 孩子们通过自定规则, 遵守规则, 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总之, 幼儿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幼儿成长规律.教师要注意谨言慎行,为幼儿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以培养幼儿阳光向上心理特质,并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协作互助精神,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刘晶.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 2012(29):198-199. 颜巧英.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 赵慧霞.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143-143. 王彩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z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