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培养中职学生“准职业人”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1期   作者:卢美金
[导读] 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招工招生、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工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中职学生“准职业人”的实践探析,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佛山市528531 摘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招工招生、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工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中职学生“准职业人”的实践探析,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探析 一、现状评述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制造类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符合企业工作要求的人才深受青睐,能促进企业发展的个性岗位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在市场人才需求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企业联合学校共同打造技能人才满足自身需求,已是职业教育对接企业发展需要的迫切任务。2015年8月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由企业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意义 近年来,毕业生到企业应聘上岗时往往需要企业经过再次培训才能逐渐胜任工作要求,并且流动性大,稳定性低。通过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组织在校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培训,可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模式,降低了流动性,促进了企业人才结构的稳定调整。 三、理论界定及创新之处 (一)理论界定 1.现代学徒制,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招聘社会人员或应届毕业生不能满足其工作岗位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联合学校,按产教融合的原则面向在校学生组织招工、设计开发符合岗位特定需要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完成考核评价等机制。企业主导人才培养过程,主要承担经费支出,提供资源支持。学校负责人才培养效果,主持构建课程资源体系,组织教学实施等。 2.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 (二)创新之处 1.传统学徒制,主要是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掌握所学手艺,获得工作经验。缺点是培养的人数较少,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 2.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的育人模式,对学生来说,入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学生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报酬,主要体现以学校为主的育人模式。 四、实践探析 现代学徒制,探索对象为学徒班及企业生产实践班级,主要从三个目标进行探析研究。 (一)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班级”的人才培养过程,以校企合作的手段“把企业文化和现代化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要求,引进校园课堂教学或融入学校文体活动”,以最直接的方式促成了校企文化融合。调研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和6S精益管理等内容,制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然后组织教师团队,联合企业技术专家,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形成培养方案。

开设岗前培训、礼仪训练等辅助课程,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也将企业6S精益管理融入学徒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达到培养学徒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研究企业生产方式、岗位要求、技术需求等内容,对一线生产技术员、车间主管、技术工程师等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通过对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生产内容、生产工艺等企业的生产要素,结合学徒在不同职业发展历程阶段需要的岗位工作能力,形成核心技能操作课程,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后应有相应的报酬。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徒进行生产,帮助学徒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让中职学生快速成为“准职业人”。 (三)学校和企业的双元评价机制,更全面的去评价中职学生 研究企业现代学徒制班的考核内容。学徒评价指标对接企业技术文化要求,采用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双元评价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绩效考核月度表现。学徒的学习表现、生产表现纳入到每一个月度的考核当中,每一个月度的考核直接按百分比体现在学徒的月工资上面。二是课程考核融入企业要求。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将公司对员工的岗位资格和晋升考核标准纳入到课程考核标准中来。三是综合考核采取第三方职业能力测评。在学徒培养期间,职业能力测评试题由企业工程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确定。 五、实践效果 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是紧紧围绕着人才紧缺问题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培养中职学生“准职业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 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自从实施新型学徒制,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如学生在培训时没有迟到、早退等现象,坚持打卡制度,服从企业生产任务的安排;培养了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养成整理、整顿、清扫的行为规范,清洁的制度建设,素养的意识习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的精益价值,为即将进入社会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合格的“准职业人”。 (二)积极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的完善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基于工作需要反复往来磨合接触,促进了专业教学管理提升,加强了专业建设成效。首先,专业课程更加完善。通过深入调研会谈,学校较全面地了解了当前企业技术人员所缺乏的知识、技能,适当地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及时响应市场动态需求。其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培训教材等,极大地扩充了专业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袁文芳.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 2.王庆洲.从岗位需求出发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建[J].现代交际,2018,(19). 3.金小花,姚芹,司文会,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 4.颜洲.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