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1期   作者:田乙岚邱月
[导读] 艾滋病是一种因感染HIV病毒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切断以上三种传播途径,感染后及时求医治疗,从而控制艾滋病的发病率、传播率及死亡率。防治艾滋病最为重要的是做好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从源头上防控艾滋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因感染HIV病毒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切断以上三种传播途径,感染后及时求医治疗,从而控制艾滋病的发病率、传播率及死亡率。防治艾滋病最为重要的是做好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从源头上防控艾滋病。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治疗;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使生产力下降,劳动力减少,医疗费用上升。目前艾滋病的患病率与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愈发严重,各个卫生部门对艾滋病的重视逐渐加重,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以防控。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了解艾滋病如何预防,感染后如何寻求治疗,做好艾滋病在社会人群中的健康教育是防控以及控制感染人数的重要方法。 1.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效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就是切断以上三种传播途径。 1.1预防母婴垂直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怀孕、哺乳及分娩等行为传播, 将艾滋病病毒从母体传染给新生儿或胎儿, 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方式。为了有效降低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对于妊娠前,妊娠中以及妊娠后的孕妇及胎儿、新生儿等应给予极大重视[1]。首先应做好对孕产妇及家属在孕前的健康教育,向育龄期妇女普及艾滋病的母婴垂直传播基本的预防知识与艾滋病的咨询,加强对孕产妇健康行为的引导, 帮助其了解、认识和重视该疾病, 从而降低母婴传播艾滋病风险。除此以外还应与当地卫生保健部门, 为孕产妇提供相应的艾滋病检测以及相关咨询服务, 建议和鼓励育龄女性或孕产妇于妊娠前实施HIV抗体检测,从而便于提前做好妊娠期的防治措施。对于已妊娠的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则应加强其孕期的护理保健, 引导其积极治疗, 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直至于妊娠终止。产后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降低疾病传播风险[2]。 1.2预防血液传播 艾滋病的血液传播主要是由于血制品及静脉注射毒品。应避免使用血制品,必须使用时,要使用经正规检测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远离毒品,尽量不要静脉吸毒,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日常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美容院剃须、纹身、纹眉等. 1.3预防性传播 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对于预防性途径传染的艾滋病有一个经典的“ABC”法则,分别从3个层面来预防经性传播的艾滋病。 A:Abstinence禁欲 “ABC原则”中的A是取自英文单词Abstinence(禁欲)的首字母,即是说对于自身性欲加以控制,尽量减少或完全不进行性活动。对于处于性冲动的青少年期,应该学会调节和适当压抑自身的性冲动,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低接触艾滋病的风险[3]。 B:Be faithful忠诚 “ABC原则”中的B是英文单词Be faithful(成为忠诚的人)的首字母。

对于不能完全禁欲的人,要做到彼此忠诚,避免与多人、陌生人发生性关系,性活动中接触的人越多,遇到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的可能性就越大。 C:Condom安全套 如果实在无法做到以上的A、B两点,“ABC原则”中的“C”(英文单词安全套Condom的首字母)说明的是,如果确实要发生性行为,正确的使用安全套也是减少感染艾滋病风险的方式。但必须强调,使用安全套性交虽然可以极大减少传染艾滋病的机会,但并不是百分百的保障安全。如果在性交中在安全套没有遮盖的身体部位有溃疡、糜烂等皮肤破损仍然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虽然提出了预防艾滋病的“ABC”三原则,其中A、B两条原则是最为保险和安全性最高的方法,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两条,因此第三条的C原则是为那些自控力不强的人群所提供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 2.艾滋病的治疗 对于艾滋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心理治疗。随着对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其治疗药物的研发已经越来越多,艾滋病已从一种致死性的疾病转变为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病。 2.1一般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暂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社交生活。对于目前已经控制病情的患者,可根据其个人意愿和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对于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2.2药物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和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以及药物合剂。 2.3心理治疗 由于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以及在一些不当的防治宣传中,该病被宣传为不治之症。因此患者感染后容易产生恐慌、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造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有研究证明,若患者接受有效的心理专项干预可有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优化其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 3.结语 对于艾滋病的研究尽管一直在进行,但目前为止,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而且目前对于艾滋病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即使有药物能对艾滋病进行暴露预防和暴露后阻断,但对服药的依从性要求很高,且只能大幅降低风险,并不能百分之百预防。因此对于艾滋病的控制,预防远远大于治疗。现在各国各个卫生健康组织都对艾滋病的控制非常重视,积极开展各种防治及宣传活动,努力做好人群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白山.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方法与意义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 [2]付丽影. 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A2) [3]章哲强. 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9) [4]赵淑娴,刘瑞华,倪娇.叙事心理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