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之分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王捧菊
[导读] 互动是“教”和“学”过程中双方的交流、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摘要:互动是“教”和“学”过程中双方的交流、发展和思维的碰撞。文章从情境导入促成互动、以问题促进师生的互动、以讨论探究活动促进生生的互动等几个方面,简单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几个可行途径,以期共享。
        关键词:中学语文;互动式教学;建立
        引言
        由于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兼具的科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说、学生听的固有模式,而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鼓励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知识与发现真理。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思想,各抒己见。
        一、初中语文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互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教育发展,教育行业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提倡增强互动教学比例,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未充分认识到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不能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造成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互动教学方法技巧不足
        互动教学普及也造成了教师盲目跟风的问题,部分教师滥用互动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方法技巧不足,形成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新颖但教学的难以达成的情况,有时教师不能合理分配师生互动时间,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大大缩短,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盲目跟风、在创新课题教学方式时本末倒置的现象使互动教学没有落实到实处,课题创新浮于表面,没有发挥出互动教学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导入”的有效性
        有效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之效。而教师们恰恰缺乏导入的研究,常常以“今天我们学习第××课,题目是×××”这样的导课方式,显然是信手拈来的“老生常谈”,对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毫无作用。教师应巧妙设计“导语”,做到语言生动、方式独特、形式新颖,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
        如教学《背影》时,笔者没有按教材的方式教学,导入也不是以朱自清爸爸的“背影”等进行情境创设,而是情真意切地讲述了自己在考上大学后,爸爸送自己到车站,当时车站人特别多、天特别热,爸爸让“我”在原地等候,然后消失在人群里,不知过了多久,爸爸汗流浃背地捧着一个西瓜给“我”吃,自己却舍不得吃,然后千叮咛万嘱咐,目送“我”上了火车,才含泪惜别……因为是真人真事,所以有点“忘情”,学生们十分用心地听着,深受感动。事情虽然不大,但是深沉的父爱,深深感染着学生。笔者再让学生讲一讲发生在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这样,听故事、讲故事,师生被纯真的母子(母女)情、深厚的父子(父女)情所感染、熏陶着,是对学生的一次良好的德育教育,也为学生深入阅读《背影》,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打下基础,为阅读教学起事半功倍之效。
        而如果老师以“请大家把书翻到××页,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首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方式导入,显然枯燥和乏味,学生也没有兴趣,教师也少了激情。《背影》的阅读,不再是欣赏,而是局限于读懂、读通的层面,充满爱的优美散文,也会失去光泽。


        (二)提高学生间的讨论教学
        讨论是提升效率、提高课堂质量的锐器。而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抑制学生的兴趣、剥夺发言的主动权。讨论性的问题,或者辩论性的活动,增强生生互动。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写作方法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一个“合作探究”的活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或者借助于网络而查询关于“大自然语言”的古今农谚,如“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晴”“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學生们各自搜集的农谚,在课堂再交流,也同样可以起到互动的效果。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对作者的生平的了解、作品的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的把握等,课前的自主的探索,为课堂交流埋下伏笔。
        再如阅读《芦花荡》时,教师可以设计谈论性、合作探究性的问题,如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全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再组织谈感想: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文章中的老头子是个特定的人物形象还是一个群体形象的代表,这样的一个形象有什么意义?阅读了《芦花荡》让学生相互讲一讲自己熟悉的抗日英雄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杨靖宇,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活动的开展,毋庸置疑,激活了氛围,促成了互动,课堂充满生机。
        (三)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教学
        互动课堂,既要教师动起来,也要学生动起来,而架起师生枢纽的是“问题”,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释疑等,都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因此,构建互动课堂,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以谈话法导入: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语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那么,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与人们沟通的工具——语言,是不是一样呢?竺可桢写了一篇说明文,题目就是《大自然的语言》,那么,你认为竺可桢会从哪些方面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为什么会用《大自然的语言》作文题呢?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初步感知文章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想知道到底文章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问题,为有效阅读打下基础。
        再如对于《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二段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这一段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问题,然后归纳和交流:这一段写了三个例子,分别是杏花、桃花和布谷鸟等,是想说明草长莺飞、鸟语花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问题”是学生边读边思的基础,是读中思的载体,是促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且读且思、且思且读的有效方法。
        问题教学,除了教师提出问题,增加师生互动之外,学生质疑更不可忽视。“回答100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更有意义”。因此,鼓励、启发学生善问,更能加强师生互动。
        三、结语
        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不应停留在口号上,教师是教育的革命者,教师应以身作则,将学生教育得更好,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和环境,帮助学生自由成长、高效学习。教师能在互动教学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适当的聊天也能让师生成为很好的朋友,更能在学习上为学生作更好的指引。在网络发达的当下,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微课或通过微信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这样既能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还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参考文献
        [1]刘春华.对互动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