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微探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高润海
[导读] 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
        摘要: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高中化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高中化学的知识学习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今后的综合应用,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够开展高质量的化学学习。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前言:
        在当前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含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结合化学学科的规律进行培养
        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结合学科知识的自身规律进行。化学学科的知识构成,不仅包含了物质的分类、分类的标准等宏观的知识体系,还包括物质分子、离子、各种化学元素的结构等微观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结合这种化学知识中宏观和微观的体系,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比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物质的分类”中,教师可以结合“分类”的标准,进行教学引导。结合生产生活中,物质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从宏观认识的角度去分析物质,了解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并结合化学学科中化学反应的分类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被不自觉的吸引到课堂上,进行无意识的关注学习。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并进行积极的讨论发言,形成最后统一的认识和结论。在化学物质的分类中,有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两种,这种属于宏观层面上的认识,但是交叉分类表现得是不同标准中形成的不同集合,树状分类又表现的是单一性质的分类,这种又属于微观层面上的认识。学生通过对“物质的分类”学习,更好的理解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又比如在进行教材知识“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钠与水的化学反应,对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表述,理解“物质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产生的作用”,学习基本的化学原理知识。其次,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钠离子和水离子之间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结构组成分析物质的性质,掌握了解在微观的环境中,化学元素之间的反应变化。最后,让学生养成宏观、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基本能力,并能够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认识,提升核心素养。
二、结合知识推理和思考进行培养
        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要结合化学知识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的推理和思考,并不断从其中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习惯,完善思维体系养成。比如,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实验要操作,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需要将各种学过的有用的知识进行汇集,结合实验的目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推理,并最终通过实验来获得各种具有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比如在进行化学知识“离子反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初中化学中开展的“物质导电性实验”的内容,让学生从分析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构成等知识中总结电解质的使用规律。并进一步从各种物质中快速的找到电解质物质的构成,然后利用化学反应的过程,得出电离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内容。并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来对电离方程式进行表示。结合这些化学反应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化学物质之间的离子反应进行思考,可以根据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进而推理和思考得出酸、碱、盐的不同性质,培养学生更好的核心素养。又比如,在化学知识“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的金属知识,来进行“碱金属”的思考,并对其中主要的碱金属锂、钠、钾等物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对纳金属的具体使用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熟练了解钠元素和氧气之间的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在不同的温度下钠氧反应的变化。

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好的展开新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推演和思考的技巧,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结合学科研究和创新进行培养
        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创新研究的核心素养。化学学科的知识,具有研究性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规律,创设良好的化学知识学习情境,更好的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在进行教材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一定要明白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不同概念特点,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能够从氧气的得到和失去等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案例,进行分析,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的公式来更直观的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又比如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新闻事件“金属钠的爆炸”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爆炸产生的原因,并对金属钠元素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了解,并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推理,得出“金属钠引发爆炸的原因与水的接触有关”这样的结论。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进行观察和验证,更好的对以上的结论进行理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的开展实验,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所学过的各种钠元素知识进行了融合运用,研究探索的意识得到了更好地锻炼。又比如,在进行“铜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铜的颜色是黑色或者红色的现象”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铜,实际上是铜的化合物,并不是但值得铜物质”,让学生进行创新的实验研究,来验证“单质的铜是紫红色”,在这个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合学生人格与责任进行培养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样很重要,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素养,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然后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不仅符合新的化学教学理念,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积极的意识,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又比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抗击过程中,消毒酒精、消毒液、消毒水等不同的液体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性质特点,并注意正确的使用。而这些基本的原理都可以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掌握,学生通过实践的应用,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对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了学习,从生活的点滴处入手,学会应用化学知识。又比如,在钠元素和水的反应中,要从基本的化学原理进行各种危险行为的控制减少,并加深对各种安全的社会责任,从自身安全,社会安全的角度合理的使用各种化学元素,展现出当代高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更好地提升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性。
结语:
        培养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科自身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综合成长的要求,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化学学科的基本规律和体系构成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并结合生活应用进行延伸扩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保障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养成。
参考文献:
[1]尹明月,王卫东.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02):114-118.
[2]陈璐,刘公园,蒙泽慧.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过程-评价”统一体的教学[J].广东化工,2020,47(12):211-212+217.
[3]王萍花.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互动式教学[J].名师在线,2020(17):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