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估算可以促使学生对数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估算是没有精准答案的。估算的方式也有多种特点,它可以发展小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运作,培育学生们的创新性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有效策略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重在“估”,学生却往往重视准确的计算结果。“为什么要估”,是让学生体验到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重要性,培养其估算意识;“怎样估”,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估算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或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是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它是表示对人们所要得到的理想结论给出尽量接近的值或量,或者是确定一个范围等。它不是精准值,而是一个近似值或范围。
二、让学生感受估算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有估算意识。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这一知识时,我为了让孩子们对估算产生兴趣,产生好感,就举了这么个例子:孩子们,假如马路上走来一位老奶奶,谁能告诉我老奶奶今年多少岁了?孩子们听我这么一问,反过来问我:魏老师,我怎么知道老奶奶今年多少岁呢?学生甲说:我对她不熟悉啊!学生乙说:要不我去问一问老奶奶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就在此时,一位小女生站起来说:“老奶奶大约60岁吧!”听小女生这么一说,其余孩子便问小姑娘: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小女生回答道:“我是看她的长相、穿着和走路的样子,猜的,老奶奶应该接近60岁了吧”。这是一个多么合情合理的解释。小女生的回答让全班孩子感知了估算是怎么一回事,估算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过精确计算来解决。曾经有一个学长作过一个统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的机会相比,后者多得多。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算。一个工程,在动工招标之前,要进行预算,这也需要估算。三年级的孩子,每到春节时都要估计估计自己今年又要得到多少压岁钱了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生活是离不开估算的。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重视估算教学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三、教会学生基本估算的方法,能根据实际合理运用方法估算
估算根据算理及日常生活对事物的数量及结果做出大致推算,它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具备多种估算的方法,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近似的口算。估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应有的技能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这样就可以通过估算检查得数是否合理,有效提高学生估算的速度,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径。
(一)凑整法估算。
这是估算中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四舍五入把数看成整十或者整百的数,再进行加减乘除。例如,估算501+398把501看成近似数500,98看成400,约等于900。这种凑整的方法,在估算中用得最多,估算的效率最高。
(二)大小协调法估算。在估算中,如果两个数都往大了估或者估小了,结果往往与准确的结果相差甚远,为了更合理,可以一个数估大一些,另一个数就估小一些。例如,估算 501+398把 501看成近似数 500,398看成 400,约等于900,就是把501估小而把398估大了。或者折中的方法也可以一个数估,另一个数不估。例如,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8×29可以估成8×30=240,比10×30=300要合理得多了。
(三)口诀法估算。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进行估算,一般适用于除法估算,用口诀把除数乘一个整十或者整百的数,使积最接近被除数。例如,估算 403÷6,因为 6×70=420(六七四十二),所以403就不是看成400,而是看成420了。
(四)进一法和去尾法估算。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2.5÷0.4,0.4×6=2.4,还剩0.1千克,所以得数6要加1是7,根据实际情况是7个瓶子,这种情况是进一法。又如,小明用彩纸折纸飞机,每5张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34÷5,5×6=30,得数应该是六点多而不到 7,从实际考虑剩下的两张纸也不能折一架飞机了。所以,去掉尾数,就是6架飞机。
四、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估算训练,对孩子估算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准确计算中脱离开来,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及进行估算。
(一)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学科,学生在做四则运算前,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计算,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例如,在笔算49×9时,先估计得数是小于500,如果笔算算出得数大于500就一定是错误的了。而令学生较容易出错的是类似这种口算312÷3,学生往往会写积是14,撇开学生不掌握算法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口算前估算一下,商是100多,就会避免漏掉商中间的0。
(二)养成细心检查答案的估算习惯。在小学阶段,不但要培养孩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而且也要要求学生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因为学生年龄小,计算的出错率非常高。有许多根本没有必要反复地进行笔算检查,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估算的方法,就可以节省很多笔算检验的时间和精力。平时老师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定期进行评比奖励,学生运用了快而有效的估算方法得到了高分,学生自然也会养成估算的习惯。
在倡导“有用数学”的教学环境下,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创设估算情境和估算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掌握估算的策略,让学生慢慢喜欢估算。让他们估算越来越准确,估算方法越来越高明,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