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潘香玲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效率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效率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点。同时,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应该凸显出来。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讲解化学时,不仅需要讲解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使学生由模糊的理解到熟知,从厌学到乐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作用
(一)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面对复杂的化学公式和枯燥的化学课,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1]。然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学生的化学水平就能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使枯燥的化学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行动,跳出传统的僵化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化学方程式,不仅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健康、同步地发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物理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3]。
        例如,在讲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列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以及学生经常使用的金属,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金属,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讲解进行学习,学生很难把握全部知识,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此时,教师可以尝试教学实验或以小组形式探讨学习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并通过实验过程和协作探究,将抽象化学方程式直观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增加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实践是发展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讲解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教学[4]。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学习化学、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探究,才能理解化学公式。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学生的化学实验机会,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石蕊试纸实验来解释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更大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问题。在实验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干燥的石蕊试纸和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二氧化碳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一些学生会说,“石蕊试纸会变色”、“石蕊试纸会燃烧”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带着问题开展实验。当学生们发现二氧化碳使石蕊试纸变红时,学生会想“水会使试纸变红吗?”教师说“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好,但事实如此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干石蕊试纸放入充满氧气的玻璃容器中,然后将水滴入滴管。学生们会发现石蕊试纸并没有变色。这时,教师可以对实验做总结,解释二氧化碳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建立学习小组,增强互动交流
        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难度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分析化学实验,掌握化学方程式,需要有较好的化学逻辑思维[5]。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研究课堂内容,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碳酸钠的性质》一课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许多物质的名称,还需要掌握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式。学生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记忆过程很枯燥。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学生在竞赛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互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实验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樑.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12):116-117.
[2]展宏兴.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4):161-162.
[3]邱芳.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情感读本,2020,(8):60.
[4]王香娥.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0,(2):70-71.
[5]董进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山东青年,2019,(12):10.

作者简介:
        潘香玲,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266700,1974年1月15日,女,汉,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东潘家村,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初中化学。
        王同军,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0,1976年3月26日,男,汉,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西马家沟村,在职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初中物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