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杨晓白
[导读] 数学,是一门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
        摘要:数学,是一门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接受知识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兴趣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基于鼓励和关心、善于引导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以及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新课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幼儿时期心智更成熟一些,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一些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接受知识的速度快,数学在小学阶段处于启蒙阶段,如果教师抓住小学阶段这个特殊的时期,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心智方面还是生理方面都发育不成熟,在学习或者活动过程中,都想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进行数学的教育学习时,可以分组进行。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号或者座位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自行讨论学习数学知识,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让知识更加深刻。而且小组活动,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即使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在其他同学的氛围带领下,也会逐渐产生兴趣。小组合作还可以完成一些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问题,比如调查小区的用电情况,如果每个学生整理一份的话,根本不可能完成,或者存在调查范围小等问题,但是,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可以每个学生调查几户人家,然后整理在一起。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克服社交障碍。
        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基于鼓励和关心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印象中教师严肃刻板的形象。当学生有问题想问教师时,不会因为教师的严肃的传统印象而让学生不敢问问题。同时,儿童在七至十岁时,是树立自信心的重要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一些鼓励,虽然我国一直提倡课程改革,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应该放在首位,但是一些家长仍然认为学习好就是一切,经常将自己家的孩子与其他所谓的“好孩子”进行比较,这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教师在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成绩的同时,在学校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善于引导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注重的是思维方式,不像语文等文科科目,注重记忆,数学注重的是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一个新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模式,不应该一味的讲给学生,而让学生失去思考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当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这个问题最好贴近生活,易于小学生理解,也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文也提到“团队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下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如果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偏离方向,教师也不要着急,更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而是应该逐渐引导学生带领他们找到正确的思路和答案。在得到正确的结论之后,教师接着可以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利用结论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改变自己的身份,从“领导者”到“引导者”,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带着学生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对于一些事物的新鲜感存在时间不长,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正常的。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兴趣的持久性也就是稳定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应当无意识的传授知识,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汽车的轮子为什么都是圆的,为什么不是三角形、正方形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周末或者是假期,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科技馆,其中有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也是处于需要鼓励、需要得到满足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果一味的打击学生,课堂上小组讨论的问题过偏或者过难,学生自己推导有困难,超出了小学生的能力范围,或者是连续几次的考试内容都偏难,让学生失去自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并不是让老师故意降低考试难度,教师可以在平时小考或者是小组讨论时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在课前让同学们讲一讲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都可以让他们的信心得到满足。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他们先在小组内给其他同学讲解,树立一定的信心。教师也可以就此开展“小老师”的活动,带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数学在小学阶段是属于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间段,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暄.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J]. 小学生(下旬刊),2020,(05):78.
[2]鞠双煜.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5):51.
[3]房斌文. 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 科幻画报,2020,(02):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