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夏蝶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当下,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当下,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因其缺乏对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开展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增强认知能力、完善思想、提高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鉴于此,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三方面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生活化教学
        针对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又鉴于他们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小学德育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手段,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下面,本人就谈几点自己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一、当前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现在很多小学的德育工作,给小学生看的德育课本都不应该是他们看的,里面的知识内容空洞,与现实生活脱轨,是给学生的家长或者老师而设计的书。里面很多内容和概念过于抽象,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很难进行知识的理解。缺乏实际性以及脱离生活的德育内容,学生很难得到品质提升。
(二)德育的目标定位过高
        学校因为种种因素,需要将课程的内容进行量化,德育的课程也被纳入量化评价体系中。然而德育工作不能仅仅用指标去衡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德育的工作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接受水平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安排,然而学校往往将德育的目标设置得过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进行变通直接使用,忽略个体差异性的情况下的教学,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出现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抑制。
(三)德育方法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是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在进行活动的组织时仅仅停留在表面,教育的形式偏向灌输式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学习德育,进而德育的效果不佳。
(四)德育的实际效果不佳
        在小学德育的开展过程中,有部分老师为了灌输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课堂活动的安排。课堂活动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但现阶段存在着德育活动的设计存在问题,只是从家长和教师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这样,德育互动缺乏实际性,忽略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德育的效果不佳。

二、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老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满堂灌输,把学生当成一个简单知识容器和学习机器,而彻底忽视了德育教育。传统教育中,评价学生的标准是成绩,成绩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吃苦精神等。

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把成绩当成一种学习信念,除了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和特长。长此以往,这样不仅会让学习成了一件苦差事,还大大限制了学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所以作为小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有趣的探索,在成长路上发现更多的可能。比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就运动员的精神,以及冬奥会上升起的国旗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次性给其灌输过多德育知识,不但不易于学生的理解,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快乐的情绪,以此让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快乐学习,促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校园是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在校园中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生活化德育环境是德育教育的关键。蕴含学校办学宗旨的设计和校园文化的布置和宣扬,再加上整洁的校园环境,就能为德育生活化教学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甚至在进出校园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德育气氛的熏陶,从而自觉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比如有立志意义的标语,如有一所小学的标语就是“诚实勤奋、团结文明”;还有代表一些精神的雕塑或者绘画;还可以通过校园板报给学生宣讲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如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还可以是一些有育人意义的小故事、小启示等,这些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所以,只要学校的管理人员注重开展德育教育,从规划到设计,做到以学生的生活化德育为目的,就能为学生打造出绿树成荫,花坛草丛、墙壁版画的美好校园,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品行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
        由于小学生性格和年龄上的特殊性,在德育教育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不但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生的思想也是一种封闭。即使学生把课堂上、书本上的爱国、爱家、爱同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考勤制度》背得再熟,还是没有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所以,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还要结合生活化德育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做才符合小学生的行为标准,而这也正是生活化德育教学的要求。比如,在给学生讲完《学校规章制度》后,要引导学生的一切行为遵循校规校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学习中约束自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德育目的。因此,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德育知识,还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更容易遵守,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改变、提升。
        总之,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真正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改进学生的行为能力,坚定学生信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玉辉.研究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时代人物,2015,(11):266.
[2]胡荞丽.浅析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