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杨慧菁
[导读] 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在基础教育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在基础教育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小学美术欣赏课,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愿。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研究,发现小学美术欣赏课目前存在对其认识存在偏差;专职师资队伍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论是审美方面的能力还是人文素养,都与实用型学科知识与素质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培养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艺术层面的知识只能通过引导、启发、感悟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熏陶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艺术创作也同样可以为学生的生活带来改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愉悦同样是学生收益的一个落脚点。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提供更多的艺术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开展艺术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研究者关于小学美育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和聚焦在于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美术教学的难点。目前,国内多数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老师进行演示-学生进行模仿-老师进行实践指导”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会让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丧失兴趣,使得这门课的重要性逐渐淡化,在人们观念中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后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审美方面的能力还是人文素养,都与实用型学科知识与素质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培养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艺术层面的知识只能通过引导、启发、感悟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熏陶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艺术创作也同样可以为学生的生活带来改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愉悦同样是学生收益的一个落脚点。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提供更多的艺术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开展艺术学习。
一、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
(一)审美能力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可以在进入社会时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尽早开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美育工作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美术是艺术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在课程知识与实践活动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启发,通过美术知识学习与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的眼界得到扩展,同时将这些经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以此提升学生的内在审美能力,进而逐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品鉴名家作品是学生吸收美术艺术的过程,而评述则是内化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夯实的过程。
(二)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如果单单从表面看是一个整体,但是其实这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人文”也就是能够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由各个学科组合而成;而“素养”则是指“能力要素”与“精神要素”组合起来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人文科学等体现出来的内在品质。以上是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人文方面的素养不必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科目的学习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学习机会,可以让学生的基础素养更高。美术虽然与其他实用型学科不同,但是从美术这个学科的各类艺术品上可以知道每个时代与城市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作者生平等。
(三)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生活经验和欣赏兴趣的关注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往往注重公共知识,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关注较少的问题。如果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老师引导学生对国画、油画的欣赏,由于学生不了解这些画的画风、画法等一些深层次的知识,肯定会逐渐丧失对欣赏课的学习兴趣。相反,小学生们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他们更喜欢漫画、动画等一些较为通俗、抽象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选取传统的美术欣赏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此外,教师运用专业术语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这样就会让学生体会不到应有的知识体验。专业知识含量过高和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之间产生了差距,我们无法要求这么小的学生去欣赏、去热爱那些在我们眼中艺术价值无可比拟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二、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科学的审美观念是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该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帮助自身心灵成长的审美观念,进而培养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审美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科学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的审美观念。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欣赏自然的图片、录像等,如美丽的山川河流、造型独特的岩石、大海、四季风景等,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并请学生谈谈观看和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象的感受。紧接着要求学生作一幅名为“我心目中的大自然”的画作,让其以艺术形式审自然之美。
其次,审美不仅包括外在美,而且包括内在美,所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美好事物、事件的评估上。例如,在教学“我的动物朋友”这一课时,教师要突出保护动物的观念。一开始,教师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环节让学生对动物的外形进行审视,再准备一些动物谜语,如“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尖尖长嘴,细细小腿,拖条大尾,疑神疑鬼”等,让学生猜谜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之后,通过“听一听”环节,教师准备一些人和动物感人的故事,如“大象救人”“狗和人”等;最后,让学生思考自己与动物相处的难忘情景并将其画出来。这样的课堂环节,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并发挥想象将其画出来,还能让学生领悟到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
三、从教师角度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智慧、审美的启迪者,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更多的积累人文素养的机会。教师必须在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适宜的方式让自己首先拥有相应的审美能力,进而再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教师需要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上对自身进行约束,并在言语、教学中渗透自己对于艺术以及审美方面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教师自身,另一个就是校方。作为美术教师,应注重给自己安排更多的提升艺术修养的机会,如去参加画展,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关于艺术与审美方面的书籍等,这些都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而作为校方,则应增加教师参与培训或是活动的机会,比如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作为教师来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课程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变化,需要紧跟课改进行知识体系的充实,不仅可以科学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能通过自己的气质与修养不断影响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
尤其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教师必须利用这个机会,为学生营造更为洁净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美学教育中获得更多。
四、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人文情感
人文教育中的教学思想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了学习者。所以美术课堂教学切忌程序化、模式化,形成固定的套路,体现人文精神的美术课堂教学应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 ,“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最自由的状态之一。游戏教学具有愉悦性、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而且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认为:“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拘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新的美术课程也强调小学美术的趣味性学习,它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为了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于是我在教学中以跨学科、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营造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体验美术文化的人文情趣。
这样不仅兼顾了各类学生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释放心情,今后可以用美术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天天拥有好心情。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不但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文化学习的持久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深入地体验到美术人文文化的情趣。
五、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实际的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来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加强美术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美术学习,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社会发展情况和认知水平,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然后利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观,以确保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得以有效实现。教师除了要在美术课堂上创新性地开展美术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课外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绘画练习。
六、结合家庭、社会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与一般的实用性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联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同给小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审美方面的培养。例如,社区可以开展成人或儿童艺术展,让学生与家长在共同参展的过程中得到机会沟通感情,同时一同接受艺术方面的熏陶。参与艺术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为艺术展览提供作品,另一种则是进行参观、评价。参与作品制作时,家长可以就作品的创意概念与学生进行沟通,而整个过程也是小学生素质能力得到提升的好机会,小学生将会受到范围更为广泛的人文素养教育。同时在作品创造过程中,也能够让小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得到锻炼,跟随家长的指导与辅助,尽早开始艺术审美能力的塑造。
教师也可以布置亲子手工制作,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整个作品的制作,不仅降低了学生艺术创造的难度,也让学生能够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接受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画扇面》这节课时,就可以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扇面,这些扇面可以是山水画、卡通人物或是中国汉字,不同种类的扇面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因此学生与家长的创作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家长必须重视这个与学生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向学生普及扇面制作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七、为学生介绍更多的名家艺术创作风格与生活背景
作品欣赏无论是学生的作品还是名家的作品,教师都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每节课程中都有对应的作品欣赏,同时对应着艺术家的相关介绍,而这个介绍内容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更多艺术家的社会成长背景、出生的年代、生活状态等,都是理解艺术家作品的良好切入口。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画家梵高》一课时,就应对画家生平创作过的作品收集,让学生欣赏,同时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人文素养知识,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如作品的创作年代以及梵高开展创作时的心态与生活状态。现以作品《向日葵》为例,这是梵高比较知名的作品之一,画面颜色鲜艳、造型灵动。这组静物油画,共有6幅,有两幅15朵、一幅14朵的,还有两幅12朵的,这几幅作品被分别藏于不同的博物馆。梵高的一生短暂,从梵高的生平经历上看,梵高一心倾向艺术,没有很多的朋友,因此对于唯一欣赏他的人,他格外重视,这个人便是高更。但是在一次艺术理念的冲突中,二者的友情破裂,梵高不仅失去了最为契合的朋友,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一个一生充满悲情的艺术家,但是也曾因为友谊绚烂地绽放过,就如梵高自己的作品,像向日葵一般,迸发着绚烂的色彩与生命活力。
八、随各学科有机整合,提高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成为了现代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师要认真研究、实践,突破学科的界限,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在其他的学科中巧妙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也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在进行《未来的我》教学时,学生的兴趣产生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尝试实践活动,这时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最好时机。我们要进行引导,用课件展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你想成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会满足你深藏心底的愿望;或许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丽而神秘的童话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游太空,成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梦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体验到了创造乐趣。
通过以上的文章论述,可以从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收集,让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到实处。同时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要注重丰富性,尽量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熏陶机会。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意志、价值、道德、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入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主流之一。
参考文献
[1]毕灵波,张德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科普童话,2019(18).
[2]贾燕来.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
[3]侯玉峰.浅析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中国文艺家,2018(10).
[4]庄喜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