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着显著影响,是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性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理念及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性提升。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教育水平,简要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当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属于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课程,主要是引导与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借助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实现对学生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此,探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 略具有显著教育价值。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来看,当前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讲授法上,即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课,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课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比较一般,学生的听课效率低,再加上学生对于这门课本身的不重视,从而使得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使得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需求,亟需要进行相关方法的探索。
2.教学形式较为传统
在教学形式上,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未能进行教育创新,导致教学形式还比较传统,如果能够在当前的课堂教育中进一步加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必然能全面提高当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了起来,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从这方面出发,也可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3.对于学生学习需求掌控不足
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不够深,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习角度,制定教学计划,使得课堂效率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好,使得一部分学生意识不到这门课的乐趣,对学习这门课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由于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未能考虑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学习需求导致的。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按照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合理案例
想要充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必须按照教学要求、教学过程采用合理的教学案例,保障案例的选择合理性。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是保障教学指令的关键,案例可以采用教材当中的案例,也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为了更好地保障案例的针对性,可以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改变,只要可以有效满足教学内容,就可以在教学案例的真实性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借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我爱我们班》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借助相应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提出“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班级中有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与周边的同学说话,导致周边的同学无法专心听课,教师看到后让调皮的学生坐到最后一排,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听从,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对于这一案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分析如果自己是教师应当如何应对,同时这名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等,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之后再进行引导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显著推动作用。
2.以小组讨论为载体进行案例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做好师生交流、同学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也需要基于小组讨论这一基础,不仅需要提出案例,还需要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探讨,并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维,同时实现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案例,并由学生以个人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明确案例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分组讨论,以分组后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讨论为主,所有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按照不同的见解表达想法,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参与主要是以秩序的控制以及讨论进程的引导为主,对于讨论偏离主旨的小组应当及时干预,对于思路有条不紊的小组应当提供鼓励。
例如,在健康安全这一类话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生活案例,如车辆中灭火器的作用以及有无灭火器的差别。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认为灭火器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此时便可以以案例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一个是用灭火器及时灭火降低损失,另一个是无法灭火导致车辆报废。借助两个视频的观看可以让学生了解“防患于未然”的意义和价值,借助这样的讨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也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应用多种方式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方式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案例的记忆、理解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案例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采用口头讲述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图片或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丰富案例,促使案例更加形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直观,以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感官上的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这些是大家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寻各种不爱惜公物或恶意破坏公物的资料案例,在简单加工之后在课堂中播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良信息,促使其身临其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4.应用扮演教育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下降。借助情境活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趣味性,借助案例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从而达到动力的提高。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育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规则意识教育。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本身并不能明确基础规则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但是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教育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并合理引导。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环境等理解不同的规则作用,从而实现对规则的理解与遵守,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尝试创新和优化教育方法与技巧,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坚持开发与创新,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充分体现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14(22):466-467.
[2]申红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7,21(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