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下小学中段计算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詹云君
[导读] 数学课是小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摘要:数学课是小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而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小学生受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计算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水平,这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计算;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数学课更加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计算学习方面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学计算课堂需要引入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分层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
         一、分层教学概述
        依据每一位学生计算学习的基础,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分层教学[1]。素质教育对老师教学的要求就是以人为本,老师要知道学生有个体学习的差异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而在小学计算课堂中采用分层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人差异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快,老师教得慢;有的学生学得慢,老师教得快,这很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情。而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对学生做了区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学好计算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减轻了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计算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注意到每一位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2]。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及时指导;完成的任务,认真评价;课后布置的作业,认真检查。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工作成果。分层教学要求老师具有更高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中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第一步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当然,教师刚接手一个新班级也不能急于给学生划分层次,而是要认真观察一段时间后,再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优等的,这类学生对计算学习充满热情,学习接受能力很好,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良等的,这类学生有热情学习计算,但接受接受能力不太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数学基础比较差。

中等的,这类学生不喜欢计算学习,接受能力不好,数学基础特别差,很容易对计算学习产生厌恶。教师要针对这三种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这个等级的划分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对学生分完层之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3]。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细致。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要让学生清楚哪些要认真看,哪些了解即可,哪些需要娴熟掌握。在具体的计算能力的掌握上,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时,优等生要让他们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且能够变化运用,用商和除数再做乘法运算,还要让他们课后做大量的乘除练习巩固知识。良等生让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除法运算即可,保证一定不计算失误,因此课后要他们做一定的除法习题巩固。中等生让他们能够进行三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练习即可,保证他们知道计算的每一个步骤,正确率可以不做一定要求,多布置简单的计算习题训练正确率即可。在当他们完成自己的目标时,再提高一个等级继续学习,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有利于计算教学的后续学习。
         (三)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开展不一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中要做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练习时,对于优等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究,让他们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例题研究运算的先后顺序,不会的可以优等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促进。对于良等生,教师可以讲解一下运算的先后顺序和计算时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后习题的训练把知识点真正运用熟练。对于中等生,教师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计算过程,对于学生不会的地方,教师要亲身示范,让学生弄懂混合运算中是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的时候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让学生知道混合运算的每一个步骤,理解计算的原则后,学生才能自己做练习题,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小组,让优等帮助良等或者中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优等生帮助同学完成了学习任务,巩固了知识,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中等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良等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后续的学习也更加积极了。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快乐、没有压力的学习,又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中段的计算教学中,分层教学法能够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知识,提高数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永军.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0, 000(022):55.
[2]张震江, 方利萍.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4, 000(005):7-9.
[3]陈伟.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000(04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