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郭雪艳
[导读]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从思维的以下种类浅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实践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又如:在数学中当孩子们刚开始学习认识数字时会在成人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数指头的方法进行识记,“张开两只手1、2、3、4、5、6、7、8、9、10,十个手指头”;或者用数果子数物品的方法识记,“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能够经常用到实践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拼音字母‘O’时,老师可以启发孩子,大公鸡怎么叫,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很准确的拼出大公鸡0、0叫,然后老师就可以板书0”。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简单的掌握知识。
         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从幼儿期到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我们可以利用形象的事物编成儿歌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字。例如:“1像粉笔吱吱响,2像小鸭嘎嘎叫,……”这样反复的练习以后,当孩子们再次看到这些具体的事物时他们就会大声的说出来“老师,这是粉笔一;妈妈,小鸭子像个2……”。孩子在学习计算时,例如:“2+2=4”, 抽象的数字计算孩子们很难理解和接受。

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启发孩子张开双手用两个手指加上两个手指,或两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这样孩子们就容易理解了,而且印象特别深。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识字单元我们也同样用到了形象思维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这就是“象形字”,例如:“竹、舟、燕、石、水等”。当然,形象思维也存在于青少年和成人中,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是抽象的只是变得易懂,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三、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思维。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孩子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实践性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成人在解决问题时,这三种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参与思维活动的。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把芮诺兹爵士所说的一句话挂在实验室和工厂显眼的地方,芮诺兹爵士说:“人总是千方百计,避免真正用心思索”, 人天生有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但是这只是指出一个现象而已,而关键在于改变,因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靠人的思想、思维和智能来推动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