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意识已逐渐建立起来。严格来讲,生态意识除了需要自发产生而建立外,还需要一定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将其巩固与深化。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已成为当下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教育;渗透研究
一、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生态文明是人类素质修养、思想品德等的一种全方位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的程度,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生态文明教育显现的结果更像一个拥有精准度量单位的直尺,测量出一个国家整体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展示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解决国家目前的一些环境危机,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拥有创建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怀。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和体系,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的转变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寻求解决目前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二、 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区别剖析
生态教育是始终围绕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来开展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等既是生态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生态教育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由此可以将生态教育思想的重要逻辑起点界定为:生态教育思想主要侧重点在于生态整体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对事物特点、倾向来进行考察。这也是其与环境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因为环境教育其是单方面的探究,忽略了隐藏其下的价值考量,其逻辑起点可以总结为:是始终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念,而环境则是处于人类中心外的一个二元论术语。简而言之,环境是将人类置于核心位置,而其他物质则处于人类周围,这两者整合起来被称为“环境”。与此相对的“生态”,则是对相互依存或系统化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的概括。
三、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措施
(一) 注重教材资源的发掘,渗透生态教育
课堂是实施生态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重要依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将生态教育融入生物内容讲述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能提升自身的生态意识。而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参考来进行的,且当下高中生物教材中又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所以教师应注重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从而更好地将生态教育融入到其中。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细胞正常生活需要稳定环境、人体自身调节能力有限等知识为切入点,以此引入环境的自我调节与人类一样,也是有自身承载力的。如果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超负荷,那么环境也终会有崩溃的一天,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环境。
(二) 开发校本教材,渗透生态教育
高中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校本课程目标,完成教学目的而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的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的教学素材的总称。借助校本教材,可以实现生态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以及生态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对其进行创新,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本节所学生物知识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相应的生态方面的书籍,并在课上留出十分钟至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让学生根据课上所讲的生物学知识在课下搜集相关方面的生态事件,并由学生自行组织通过角色扮演将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些都是渗透生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共同探讨针对某一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以此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三) 借助主题活动,渗透生态教育
渗透生态教育仅仅依靠生物课堂教学和相关生态书籍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教育主题活动,这也可以为生物课堂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主题活动的方式。例如在讲述有关生态环境的生物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的宣传片或有关环保专题方面的讲座,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目前的严峻形势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有关环保的节日,以此渗透生态教育。例如环境日、生态多样性国际日、保护臭氧层国际日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开展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鼓励学生针对当下的环境问题进行实践调查,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意识到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与影响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与美化的建设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带来的成就感,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四) 进行实地考察,渗透生态教育
实地考察是实施生态教育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想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可以借助学校周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带领学生进行深入考察。例如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周围环境中,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现象,在班级内进行讨论;处于城市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森林公园或植物园、动物园进行参观与实地考察,并将生物知识和生态教育知识融入其中。同时,生物教师还可以以本地的生态保护实例为依托开展生态教育,例如带领学生深入到一些水污染严重的地方,并在班级内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借助这些实践考察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当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有更直观的认识,也能更近距离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并使学生反思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造成的伤害,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 结束语
综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应以生态教育为立足点重新领会生物课程中所富有的生命价值,这也是渗透生态教育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同时,新课改的提出也为生态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将生态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梁雪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42-43.
[2]陈睿.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教育渗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68-169.
[3]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途径[J].环境教育,2017(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