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下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罗宇婷
[导读]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民族民间舞,在中国艺术范畴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民族民间舞,在中国艺术范畴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建立整个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体系甚至传统文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怎样传承文化。培养舞者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这也是民族民间舞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领悟如何传承对于舞者来说,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加深舞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够拓宽舞者的视野,增加其对民族民间舞的认可度,同时能够唤起大众对民俗艺术的理解和肯定,从而更加深入的挖掘传统艺术,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尤其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更能得到有力的提升。本文针对民族民间舞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艺术领域的最新变化,着重论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中怎样更好地发展民族民间舞。
一、民族民间舞的现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民俗性。民族民间舞蹈既具有舞蹈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感,表达感情的作用,又通过与民俗相结合,将文化传播出去。通常民族民间舞包括节令习俗舞、生活习俗舞、礼仪习俗舞、信仰习俗舞以及劳动习俗舞。在漫长的中国文化的沉积与变革中,民族民间舞通过各自的融合与发展,逐渐变成复杂的交叉混沌的多功能艺术形式。节令习俗舞蹈主要包括在山东流传的鼓子秧歌;东北地区的“农乐舞”;广东等地广泛流传的“醒狮舞”等。生活习俗舞主要包括彝族的“阿细跳乐”;白族的“霸王鞭”;德昂族的“水鼓舞”等。而礼仪习俗舞则包括独龙族的“剽牛舞”;毛南族的“猴鼓舞”等。这些舞蹈主要是为丧葬、祭祀等活动时使用;另外,仰习俗舞蹈主要包括纳西族的“东巴舞”;藏族的“羌姆”;锡伯族的“萨满舞”等;而劳动习俗舞则以鼓舞为代表。
二、民族民间舞的特性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民族民间舞广泛性对传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有很积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从事民族民间舞的群体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舞蹈功底,还可以将二者的关系处理好。事实上,舞者对民族民间舞的认知以及编舞结构对大众群体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直接的影响。从民族民间舞的特性上看,其主要具有规范性、表演性、装饰性。这些特性并不是从民族民间舞的发源伊始就具备的,而是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形成的现阶段的特性。从历史上看,最古老的民族民间舞实际最大的特性就是实用性。不论何种舞蹈,总是为某一事件产生的,而社会发展变化导致很多事件如祭祀已经不复存在,但因实际产生的舞蹈是仍然有存在并且发展的必要性。这些特性具有抽象性,而不是所有的民族民间舞都具有。

比如许多舞蹈是根据舞者的心境而生,并没有特定的动作,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可能对舞蹈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否认民族民间舞的规范性。
三、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舞蹈文化也是如此。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展,国外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地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随着奥运会申办成功,中国的民族文化开始流传在世界各地,作为以舞蹈为形式的民族文化载体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使民族民间舞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观众的品味、符合文化的传播。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让世界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更大的繁荣。
四、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前景
        1997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方向。而“文化自信”则可以概括为个体、民族或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是对自己的了解和定位,文化自信则是基于这种了解所带来的坚定和信念。社会飞速发展,各层次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怎样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本心,甚至更新、发展,是每个民族民间舞艺术从业者的责任和必修的功课。二者缺一不可,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自觉更加深刻和完整的引领。
        “孔雀舞”作为民族民间舞的重要代表舞蹈,现被人所熟知,与代表人物杨丽萍对孔雀舞的弘扬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通过了解孔雀舞的来源、作用,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历史渊源,加入自己对这一舞蹈的理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同时对于这种风格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传递出去,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属于杨丽萍的孔雀舞。大众看到这种舞蹈,首先感觉是美,不具有美学意义的舞蹈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基于对舞蹈的认可,带来的是对这中舞蹈类型的自信,这种自信正是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是对艺术的理解,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立足于艺术舞台。
        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的讨论度越来越高,从诗词、手工艺,到艺术、科学,各方面都在关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统不是固守旧思想,而是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入新鲜的血液,凝聚成能够不断发展的新形式。但我们认为,这种发展切不可操之过急,文化的传承始终应当保持细水长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谭时康,李俊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J].教学现代化,2016(36).
[2]聂乾先.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型及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1996.1(4).
[3]尤怡红.中国民族民间舞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下的新发展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