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当前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策
一、引言
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为了推进我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广西成为了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网购、海淘、直播带货等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新的外贸方式和交易模式,市场潜力不可低估,因此,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具有跨境电商能力又有贸易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稀缺,故此类人才需求量随之增大。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 (2012)170 号)。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校企协同一起合作育人。在此契机下,广西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探索如何在跨境电商背景下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企在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跨境网络购物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跨境电商进口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到跨境贸易生产、服务、物流与支付等各个环节,提升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效率,因此,给国内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不一样,在大数据的驱动下“互联网+外贸”是中国出口的出路,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在积极对跨境电商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建设和探索。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双方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学校通过实践基地可以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等活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不仅能丰富实践教学相关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是学校与社会联合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方式。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教师、学生、学校发展、企业发展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的需求更高。近年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等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脱轨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急需外向型、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特别是面对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但是,由于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境贸易方式,目前各个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培养的人才很难能够满足当前跨境电商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或电子商务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依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比如有些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课内容还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贸易方式,而没有将跨境电商中市场变化、贸易模式的不同、操作流程的不同、风险控制的不同等融入进去;而在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则是更注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知识,并没有深入融合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此外,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的教授,而轻实践的教学,比如贸易交易停留在传统外贸的交易,结算讲授也停留在传统的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等方式。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偏传统,要么实践技能无法提升,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些偏差。
(二)缺乏长期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
由于近几年教育部开始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几年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目前尚处于研究探索的发展阶段,学校相关机制尚不成熟,政府相关政策也需要改善,因此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上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缺乏长期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1]。
1.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出于资金经费、学生安全、学生在校外实践的时间安排等问题的考虑,无法真正地把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教师也因为条件的限制,只是停留在理论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
2.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虽然也很想吸纳人才,但是处于成本、商业信息保密、管理过程繁琐等问题的考虑,企业也不愿意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2]更缺乏设立针对管理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部门,因此有的企业即使建设了实践基地,也很少会主动与学校沟通合作育人方案,单独靠学校教师个人来维系校企关系,这样学校也难以长期持久稳定的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3.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作为企业和高校的中间人,本应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校企合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帮助学校和企业整合资源,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是有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地方高校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因此,很难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统筹兼顾和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量的建设而忽视质的提升
近年来,很多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教育部在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合格评估规定中,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到评估指标,有些高校为了完成任务,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上就变成了形式上的合作,重视面子工程而忽视质量的提升。例如:基地建设行业与学校专业不对口;校外实践基地使用率不高;教学监管不到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少等。校企双方合作初期联系很密切,但是后期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基地,或者为毕业班学生提供短期的实习而已,虎头蛇尾的合作难以满足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要求。有些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而不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学校方面的,也有企业方面的。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校内指导老师不能随时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及时指导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企业无法一次性大量接纳,或者接纳学生实习也需要面临管理、安全方面的风险。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跟上社会人才市场需求
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及时修订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校内的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锻炼课程的安排,明确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各个实践环节的任务,保证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例如:可以由行业专家、同行专家、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专业委员会,共同探讨校外实践基地的课程融入。学校要充分的考察,认真听取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学校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编制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项目任务以及符合应用型人才特点的教学材料等。[3]
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明确了专业建设为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桂台经贸合作的特色定位,在人才培养、课程系统、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紧跟不断发展的形势,学校通过企业的反馈和需求,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共开设34.5个学分,376个学时,占总学时20.29%。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上,大力开发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国内外外贸外向型企事业单位、合作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例如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浦寨边境贸易城、钦州港、防城港等港口及中小型外贸企业都有密切合作,根据课程安排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学习及实习,真正实现学生与外贸行业的零距离接触,学院组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多次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提高学生们的业务操作和实践能力,发挥了教学实践环节的最大作用。
(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校外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有助于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是实践基地顺利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的根本保证,因此,为了规范化管理企业和学校应该共同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1.制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考察标准,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纳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充分了解某实践基地的基本情况,学校要制定好校外实践基地的考察标准。例如合作企业单位的规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能力等,规定每个专业至少要几个稳定的实践基地,每个基地至少能容纳多少个学生。合作的企业单位不一定要是大企业,但是最好选择能够为学校提供比较充足的实践场地和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面支持的企业单位,企业要有一定管理水平,并能规范化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双方关系持续良好发展。学校也可以通过给企业单位提供科研合作项目的方式建立起校企协作的项目,使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真真正正的发展成产学研教育基地。学校的主要负责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与实践基地负责人联系、沟通,保证校企双方关系持续良好发展。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实践基地负责人或者实践教学专家到学校来开展讲座或者授课等,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了维持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每年都邀请校外企业单位专家到学校来开展博学大讲堂,通过博学大讲堂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促进校企合作交流。
2.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师生在实习实践期间的安全,学校和企业要充分考虑师生在整个实习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要制定好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将法律法规转化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内容上,学校和实践基地共建单位要制订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前往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师生和相关人员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和安全教育,保证学生、指导教师的安全。
3.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管理,为了保证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规格,学校要制定好教学质量的标准,然后要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检查和评价,如要规定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到实践教育基地进行检查、评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指导,了解教学情况,通过与教学质量标准的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及时给予必要的协助和指导,对未按照建设方案进行建设的基地,要限期整改,若整改不好可以取消立项建设,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结束后,教育厅和学校等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的基地,授予相关称号,树立典型,以先进带动后进,带动其他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管理。
4.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绩效考评制度,为了保证校外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校企双方要制定针对校企导师的工作标准和绩效标准,以及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每月考核的办法评定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发展情况,以及校企导师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通过校企导师共同负责制,校内指导教师要根据校外基地单位的要求有选择地安排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企业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工作。学校和企业对于负责基地工作的相关人员要进行定期考核,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计算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并对做出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激励。例如表彰对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成绩突出的部门;及时整改建设成效不大、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地,减少划拨经费;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基,可以不予划拨经费或取消基地项目资格。
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促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同时可以转换学校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因此,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校外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加大经费的投入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要遵循互利共赢、相互服务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很难能无偿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因此,为了提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对基地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要配套齐全,开放时间要满足学生需求,保证校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大对实践基地经费的投入,同时,学校也应该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密切与企业合作交流。学校要通过选择专业对口、单位风气正、管理水平高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利用社会资源,增加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的同时,提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通过建立较好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当前跨境电商背景下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实际。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完成实践课程的质量,学校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采用“混编”的模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通过“引进来”引进校外企业专家共同探索育人方案,通过“走出去”派送老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同时,为了使企业指导老师充分了解专业教学要求,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学校也要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如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网上实践教学,校内校外教师一起参与网络学习培训,加强校企导师交流沟通。
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自己培养和与外校联合培养、岗位锻炼和专业科研、自学互学等方式,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加快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梯度合理、高素质专业的教师队伍。建立与国内外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如聘请多位专家、学者、外贸公司经理、商务厅领导担任外聘教师;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青年教师到业务部门挂职锻炼来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等,不断提升师资力量,为培养国际化、开放型的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校政企合作
搭建校外实践基地平台,需要校政企共同整合资源。校政企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高校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培养,而高校的教学成果转化需要依靠企业的投入,政府则在校企之间进行沟通协调,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选择专业对口、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实践质量。
广西外国语学院把“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作为办学定位,学校要求每个本科专业打造了2-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全校总共发展一百多个校外实践基地,除了量的建设,更注重质的提升,其中重点打造了五十几个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学校为了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制定了统一建设的标准和完善的配套制度。如学校与诸多企业联合成立了跨境电商学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开设课程共建,通过师、生、企业行家互派等方式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合作关系;在泰国建立“广外一条街”创新创业商业街,为海外求学的学子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学校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与基地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发挥了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为顺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需求,广西高校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政企合作,把优秀企业、优秀导师以及优质项目等资源整合,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为学生提供社会实习实践、创业就业场所,为广西及东盟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注入新的人才活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学校应该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部门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维护管理机制,保证校外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要建设并维护好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企业、政府、有关行业等多方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斯琪. 分析高校经管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运行[J]. 才智,2017.
[2]胡麦秀 中国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J] . 教育教学论坛,2015.
[3]张勇 校政企合作提高育人质量产学研结促进学校发展 [J]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4]杨 毅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J] . 中国集体经济,2010.
注:此文系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实践模式探索”成果,项目编号:2017JGB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