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高职院“诊改”操作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谢柒
[导读] 新晋高职院普遍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转机制不流畅的问题
        摘要:新晋高职院普遍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转机制不流畅的问题,难以保证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把握好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这一契机,以此来推动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落地,是推动学院发展提升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新晋高职院,诊改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正式启动高职院诊改复核工作。自2015年教育部启动高职院校诊改工作以来,已近5个年头,整体上比较乐观,特别是一批国家级试点院校树立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但同时也要看到,地域差距、校际差距仍然明显,江、浙、粤、京、沪等地区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要低一些。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校际差距也非常巨大,以湖南为例,有进入全国双高序列的优质院,已通过复核进入常态化建设阶段,也有一些新晋高职院刚刚启动这项工作。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样办学时间短、办学水平较低的高职院如何实施诊改工作。
一、新晋高职院开展诊改工作存在的困境
        新晋高职院普遍从中专升格而来,甚至还未经历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专模式痕迹严重,对现代大学制度、现代治理缺乏了解,从思想、理念到管理水平全方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因此在新晋高职院开展诊改面临的困境也是全方位的。
        思想认识误区深。到目前仍然存在将诊改当作评估的现象,可以说在全国诊改委指导和各省高职院的生动实践经验上,仍然抱持此种错误观点的高职院领导是值得批评的,因为他们缺乏作为高职院校领导人所应具备的对于国家政策的准确理解、对于新生事物的深入研究的态度和能力,禁锢在过去的经验中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代同向同行。
        现代治理水平差。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历史经验短,对过去中专管理模式路径依赖严重,即使口头上要实现向高职院的全面转变,但从思想上、管理上、经验上却不敢改、不能改,以致升格后学院在管理上没有明显变化和起色。特别是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建立,制度体系极不完备,内部管理上存在部门职责权界不清晰、跨部门流程不畅通、各部门推诿塞责、新鲜事务无人管理等现象屡见不鲜。
        领导干部水平有待提升。坊间一直有一个共识,即“一个大学校长的水平往往代表了这所大学的水平”,虽则不能说完全准确,但也可以说是一种经验谈。即使我们不做全盘的统计分析,仅就进入双高序列的高职院与新晋高职院比较,我们常常也能发现先进高职院的校领导往往是改革家,这一点从他们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演讲中可以得到直观深刻的体会。而新晋高职院领导很少发表有深度的见解。领导干部的水平差距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差距。
        普通教师漠不关心。杨应菘教授反复强调,内部质量诊改是“三全”的,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应用,如果作为学校质量生成最重要的参与者的普通教师不响应、不作为,那么内部质量诊改就只会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落实到实际中。但是由于学院领导研究少、宣传少,指导诊改的能力不强,对诊改的发动重视不够,造成学院教师不了解、不关心诊改。
二、基本对策
        高职院实施诊改已蔚为大潮,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跟随潮流恐怕并不能发挥诊改的效用,反而可能走进新的误区。因此,对于新晋高职院来说,科学、合理、有力地推进真诊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全面的准备。
         思想先行,革新理念。任何改革和创新必须有相应的理论为指导,否则只是无序蛮干。因此高职院要组织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断与改进机制、现代大学治理等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向相关专家、兄弟院校积极学习,努力更新自身观念,不断丰富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现代高职院内涵发展的认识。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研究。
        厘清诊改内涵,走出认识误区。诊改制度建立的提出是基于管、办、评分离的必然需求。各院校要明确内部质量保证的主体是学院这一关键命题,即在满足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般性规定之外,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定标准、自主诊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监督与指导。这实际上对高职院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为过去高职院基本上围绕着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转,学校要办成什么水平、办成何种特色、专业结构如何调整等缺乏自我研究和论证机制。而诊改则要求学院自己通过完善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建立诊改螺旋机制完成对学院办学效益的自我保证。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深刻把握诊改意义,抓住发展契机。对于新晋高职院来说,诊改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认识到这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层面未来进行高职院校监管的重要途经,管办评分离的体制改革本身也是因应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更是国内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二是新晋高职院在办学历史、水平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在各种优质、先进项目评选和生源竞争上都很难跟老牌、先进高职院竞争,但是内部质量诊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而且其评价的基础和标准并不是办学水平,而是学院诊改的水平,即是说,看的是学院在谋画目标、制定标准、开展诊改、改进提高等环节上体现出的质量,新晋高职院大有可为。
        全面提升领导水平,形成诊改合力。眭依凡先生曾指出作为大学的最高行政首脑,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人物,对大学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指的主要是综合大学的校长,但我想这一论断对于普通高职院同样有效。因此必须全面提升领导水平,使我们的高职院校领导班子掌握现代大学管理的理论,并具有着力推进改革的能力与勇气,推动学院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和提升。同时要注意对中层干部的培训和培养,现在新晋高职院中层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干部队伍陈旧老化,思维僵化,不能紧跟时代要求,要么过于年轻,管理能力和水平都还欠缺,极大制约着学院发展。此外要注意发动一线教职员工,只有全员树立质量意识,自觉进行质量管控,才能真正形成推动诊改深入、提升质量水平的合力。
         科学制定诊改方案,有序推进诊改深入。在编制学院诊改方案时,必须遵循一校一策原则,切忌拿来主义,不可随意敷衍。总的来说,要把打造两链作为为基础、把构建诊改运行机制作为重点、把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突破点,逐步深入实施诊改。两链中目标链是引领,体现了学院办学定位和目标集合,既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又能反映一定时期内努力的方向。标准体系是为目标体系的实现服务的,力求将目标体系转化为质量生成过程中可量化、可监测的评价指标。把构建诊改机制作为重点,就是通过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再造,将诊改的逻辑融入工作程序中,使我们的日常工作程序就内含诊改机制,而不是在日常工作之外再加一层诊改的“紧箍咒”。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诊改的重要抓手是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平台的支撑,诊改工作也就失去了真意、本意,只有即时采集的海量数据才能准确反映学院各环节的实际情况。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尽可能覆盖学院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主要环节,是推动诊改真实落地的重要抓手。
         新晋高职院在竞争中具有先天弱势,必须要想办法抓住诊改机遇,一定要扭转观念,摆脱口头重视的风气,从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真正投入精力和智慧,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积极推进,从而为学院的发展赢得底气。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院校诊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6. 07. 001
[2]杨应崧,诊改,不是加给学校的“紧箍咒”[N].中国教育报.2016-07-05.
[3]王彬,王苏苏,教学诊改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若干关键问题探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
[4]眭依凡,改造大学: 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J].教育研究.200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