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是党员,我先上!”
“身穿军装,我们不上谁上!”
“别哭,妈妈去外面打怪兽,晚点就回来。”
“头顶国徽,这是该有的责任!”
一份份铿锵有力的请战书让人荡气回肠!
一封封义薄云天的告别信让人热泪盈眶!
一个个毅然决然逆行奔赴的背影让人心胸激荡!
视疫灾为教材,化危机为机遇!在多元的成长面前,在对生命的礼赞中,“唯分数论”、“分数万能论”这个时候显得何其狭隘和鄙俗。众志成城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相比于学科知识、教学计划、学习大纲,哪怕初三高三毕业班,这些可都是平时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内容,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课程最好的教材吗?在这个假期当中,有无数封逆行疫区主动请战感人至深的信件,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教育文本;可以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家国情怀课,相信这些故事、这些精神,一定会铭刻在孩子们心中。疫情是一本教材,灾害是一面镜子,我们永远不希望灾难降临,但人生难得有这样的教育契机,我们认为加快这门特别的“抗击疫情”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这是我们应有的教育担当、教育情怀和特殊的教育供给。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帜永远要高高飘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南开大学参观百年校史主题展览时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适时印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民族心、民族魂”,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这次疫情中,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昂扬的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的有力注解和最好诠释!今后我们的中小学课堂要把握时代主题,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我们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引导青少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二、让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永放光芒。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中国有好多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搂柴火焰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是强调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就像《众人划浆开大船》歌中唱到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轮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目前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六个大人”宠着,习惯于一切为自己考虑,不懂谦让,更很难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而班级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教育的侧重点往往是针对集体而非个人。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活泼和谐的集体中是分不开的。
从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意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将会使学生收益终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三、加强健康积极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实践告诉我们,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自我信念,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个体,往往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健全的、积极的自我意识与信念。在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中,教育青少年一是学会相处,二是学会生存。生命教育应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消防教育、防汛教育(防溺水)、防电教育、防震教育(包括校舍安全教育、防校园踩踏)、防中毒教育(食品安全、煤气中毒等)、防交通事故教育、防沉溺网游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常规的直观的简易可教的个体生命教育,这次抗击疫情的经历要让每位学生懂得:个体生命只有融入火热的社会之中,融入祖国建设的洪流之中,生命才会有意义,生活才会更精彩。
四、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生态教育成为习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如果这次疫情放过了人类,请人类今后放过野生动物”,可以说,生态教育的重要性,是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又一次警示。而那些孕育着各种生灵的山川雪原、森林草原、江河湖泊,以及各种野生动物、珍奇动物,不只是我们共生、欣赏、赞美、描画的对象,而且它们都是这个世界丰富性、多样性的存在,谁都离不开,谁都少不了,一个也不能少。只要我们将既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放在生态系统中去实施,”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也就从小注入,从小事做起了。有专家指出:生态教育的核心是相互尊重,所以早期教育在培养孩子胆识的同时,还应该让孩子学会敬畏,即敬人及人与自然和谐带来之美,畏自然之威及自然被毁的反作用之力。
五、崇尚英雄、尊重英雄的教育融入血液。国人从来没有像2020年起步的这一刻意识到:医生多么伟大,医学可以救国;医学强则国强,医学盛则国盛。人们盛赞钟南山院士“国无双士”、“民族脊梁”!曾有网友这样说:“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做钟南山那样的人,即使做不到也要敬重崇拜、满怀感恩。”而另一位院士李兰娟则给了我们这样的展望:“国家的兴衰要靠科技、教育、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人民子弟兵、警察安保、广大建设者、志愿者、奔波者、守护者,他们都是人民英雄、民族脊梁!热爱英雄、崇尚英雄、尊重英雄、争当英雄的教育要融入青少年学生的血液当中。给世界一份关爱,给身边人一个微笑,给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全力以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成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六、医学教育、健康教育成为生活的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撰文《痛未定亦需思痛——疫情下我们必须反思医学教育》这样说:医学的本质就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 事实上人类福祉正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终极目的。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此时此刻,服务于医学的源头——医学教育,也有反思和改进的必要。医学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手足无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盘棋,数万医务工作者以“去留肝胆两昆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大无畏精神,闻召而动,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攻坚克难,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凸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毫无疑问,在这场“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中,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已经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当属新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在打扫战场的那一天,我们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行业都应该、也必须以负责的态度,予以深刻且实事求是的反思,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态度加以改进,尽最大可能避免或从容面对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冬将尽,春可期!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要说“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恐怕令人苦笑。如果能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何尝不是更深层的教育?当孩子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和小伙伴拉手、去学校上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那么令人期待,“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从说教变为体会,开发这样的课程资源和实施这样的教育行为,孩子们每天手捧这样的教材,每天进行这样的教育和学习,无疑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