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带领我们走进京剧课堂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刘丽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受环境影响逐步形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情感交流、师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参与表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愉快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课堂魅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京剧;自主学习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否能够自主学习,主要看教师如何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动机兴趣迸发的如何,以及一堂课动机持续的长度和热度持续的时间长短。作为京剧课堂的主阵地,怎样更好地让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创新与审美能力,同时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也是我长期思考、实践的。学生在传统文化课程的滋养下,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了学生快乐幸福的源泉。
一、巧妙设计,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既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生的,而是受环境影响才逐步形成的。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对什么样的事物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和“乐之”了,方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学生以愉快欢乐的情绪进行学习。例如:在观赏现代京剧《红灯记》时,让每个学生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并适时地提醒他们:“这个人物是否适合你?”“他的唱腔很多……”等等,这样就可减少频繁转换角色的事情出现。戏中的某个人物如有很多学生报名,老师就为他们安排A、B角,让全班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体验角色的过程中来。学生自己表演京剧片段,他们显得很兴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他们会非常认真,自发的看音像资料,学习唱词、念白、手势、表情……。这时老师再放映京剧片段时,同学们都会认真观看,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笑,时而悲,有的学生边看边比划着学习动作。看到学生们这些变化,教师再适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已经是欣赏京剧的行家了……你们非常棒!”孩子们小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二、发挥自身特长,丰富京剧课堂
        京剧唱腔课最大的特点是口传心授,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这种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京剧科班的教学方式,也更便于学生体验和模仿,有时这种方式比较省时省力,最直接也最直观。但时间一长,学生们就对学习那种一字多音、较难的唱段就没有什么兴趣了,课堂就显得单调、沉闷,与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性格不搭,更谈不上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另一种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身特长,通过大家课下查资料、网上自学、京剧社团学习等等活动,在课堂中遇到难得唱腔或段落就停下来让大家想办法解决,想办法互相学习,这样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又活跃了起来。
        其实艺术教育就是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人、蕴涵情意的主题育人,一首好的唱段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把学生自己的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京剧唱段的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京剧欣赏的过程中以美的享受。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力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增加也越快,个人的心志才会更完美。
三、培养学生自信,构建幸福课堂
        心理学认为,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希望被人肯定和鼓励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会大大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常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取得的成绩,看重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教师只有赏其所长,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幸福感。

在京剧课堂上我经常这样引导并鼓励他们:“同学们,京剧博大精深,如果大家有想要展示的身段或是唱腔,我们每节课都举行 “京剧票友擂台”,请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请”学生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利用平常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上网查询学习唱腔和身段。所以每节课的“京剧票友擂台”内容都是非常丰富。当大家在课堂上积极展现在时,我真的被感动了,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我也被这种幸福的氛围所围绕感染着。
        是的,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了学习民族文化的钥匙,课上老师们关注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由而充满个性的民乐艺术学习中生成智慧,提高素质。通过民族艺术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民族艺术有了广泛的了解,对民族艺术有了丰富的感受与体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更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四、与学生换位思考 善于做课堂的“弱者”
        其实孩子们也和老师们一样,喜欢宽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教学关系和有趣的教学设计、课题。在课堂中我也时常把握住这几点。每次我都是面带微笑的走进课堂,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坐姿,甚至可以适当喝水。教学环节完成后,如果还有时间学生们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课堂中的我常常扮演一个“弱者”,需要学生“帮我”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帮我”组织纪律。在学生上台表演时,我会选择坐到学生的座位上,经常把讲台留给学生。这样,学生们记积极性更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常常是已经下课了。现在的课堂已经是学生把“老师教我学”转变成“我要自己学”的学习模式了。
        《京调》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例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多种音乐所结合起来的一种民族管弦乐曲。该作品是没有歌词的曲调相对而言比较抽象,乐曲是由带再现的三部曲。乐曲的第一、三部分节奏比较活泼、紧凑,第二章节的节奏相对舒展、悠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加入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京剧脸谱,以及一些直观的色彩性开始辅助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正确的理解音乐。在初次听音乐时,教学屏幕上相应的配以不同的文武场表演,引导学生对乐曲中的曲式变化进行感受,在此对乐曲进行感受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跟随乐曲敲打节拍。让学生在彼此的讨论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脸谱与色彩来表现每一段的情绪。
结语:
总之,兴趣是京剧教学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学习动机。想让学生对音乐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就必须有兴趣。想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我也在和孩子间的一次次的配合中、学生之间的一次次合作中成长,我们共同在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愉悦身心、掌握知识。正如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的一句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看到孩子们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得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在其中感受到的了幸福,身为老师的我也和学生一起感受着成长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每一次的教学研究。让我们继续在课堂中感受幸福和快乐!
        







































作者简介:刘丽(1986—),女,山东烟台人,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