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评改中,尊重生命,以生为本,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人文性评语,多用人文性的评语让学生在习作中得到文学的熏陶,精神愉悦,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
关键词:人文性评语 内驱力
评语作为作文教学基本环节,对师生双方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评语密切相关。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叶老认为在作文评改中应当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判。由此笔者认为在作文评语中多用人文性的评语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写作内驱力。
一、作文评语中存在的现状。
许多教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他们大多致力于作文命题和作文教法,对作文评语重视不够,重整体印象,抑个性和才能,忽视了作文评语的作用和意义,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价值观。所用的评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语言形态的失效
教师的评语经常处于观点表达不明确的状态,即缺乏用平和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也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具体表现为:
1、模式相同,表意简单
有的教师在写评语时,泛泛空谈采用概括性很强的,却无实际指导意义的套话。例如,“中心明确,语句较流畅”、这样的评语缺乏针对性和实际的评点效果,使学生不知所云。这既是教师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也折射出他们看不到学生个性的差异,因而也就无法利用针对性的语言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2、用语生硬,缺乏宽容
有些教师的评语往往采用批判式语句。比如有的教师在作文本上写着:“你离题了”、“错别字过多”、“主次要明确”、“人物性格要突出”等语句,这样的评语不但没有切实得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没有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小学生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写作技巧的不足自然很多,然而很多教师想当然得站在自身的角度甚至从文学作品的高度加以评判。在学生作文评语中,表否决意思的语句的频频出现,诸如:“描写不具体”、“写作要求没有达到”、“结构层次不清晰”等语句比比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努力持续得不到肯定,他必然会选择放弃。因为“过分的挑剔,过多的否认,犹如当头凉水,这样的评语改变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滞后情况”。
3、重表轻里,舍本逐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写评语时,往往只看见作文本身,却忽视了作文的撰写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教师只就作文本身的优劣进行评价,却不评价作文的主导者,尤其是没有对主导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活动做出合乎常态的分析;只是对一个文本进行文字分析,没有深入到作文主导者的写作意图,有舍本逐末之味。如:“本文……”、“该习作……”之类的句式十分常见,而对话式的“小作者……”、则运用较少。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得就是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那么文章呈现的问题,也能表现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想确切地解决文中所存在的不足,应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存在的不足入手。教师在写评语时,要认为自己正在和一个鲜活的人交流,设身处地地帮助他观察生活、发现、分析、解决存在的不足。
(二)语言与文字的缺憾
1、文采缺失
一条优秀的评语应具有文学味,具有具体生动的语言和发人深省的含义,让学生带着赏析态度去阅读、领悟。古语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应如此。枯燥泛味、刻板无趣的语言,学生不愿看,也就起不到指导作用。甚至有的评语总是单调的几句话,如“叙事要具体”、“绘景、状物没能抓住特征”、“结构层次应当符合文体特点”等,这些话如白开水般无味,不但无法激发的学生兴趣,更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
2、语言不规范
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直接推行者,然而在作文评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错字、病句、标点错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作文评语的语言规范问题。
二、打破传统,多元评改,激发内驱
(1)、赞赏激励式评语的良好刺激
作文是一种经历,是一项用文字来表述的思维活动,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它需要学生开展独特的联想与想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往往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良好刺激。用赏识的语言品评佳作,瞄准好词好句点评后进之作。所以说赞赏是一剂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活跃思维的良方。
常言道“字如其人”,漂亮的书写无疑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反之,一篇作文如果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那么再好的作文也会大打折扣。当学生习作在习惯和规范方面出现这些问题和缺点时,教师可以批上:“相信通过努力你的字会和你的成绩一样棒!字会同你一样漂亮的!”这种含蓄的点评既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激励学生能朝好的一面发展。
面对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问题多采用鼓励或引导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可以表现为作文中字词的活用,成语的使用,句型和俗语、警句等的合理运用。教师不再是一名“裁判”,而是一名教练,要具体指出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差异启发式评语尊重个性。
站在发展的角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尊重个性差异,因人施“评”,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取得进步。评语要一改笼统、抽象、空泛的现象,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
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作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作文评语写透、写细、写具体,避免空话、套话,做到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写有所获,评有所得。
如我将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写作能力大体分为三类:
1、超前型。完成作文速度快,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一方面肯定他的优点,同时准确指出其要害,鼓励个性和创造。
2、一般型。能完成作文,但作文立意一般,语言表达一般,无重大过错,也无明显特色的学生。重视规范,指出长处。肯定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又帮助他们学会更优美的语句表达,写出内涵更深的文章。
3、欠帐型。指写作能力很差,害怕写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的的学生。降低要求,放大优点。教师便热情地肯定了其中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甚至是某个用得不错的词语,并给予表扬。
(三)、平等交心式评语创造宽松氛围
用近乎自然生态的语言,创设师生心灵的共振,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扬起真实作文、快乐作文的风帆。以更人性化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减少了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真实表达、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我在指导“门”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女生回忆了自己幼时爬院门的趣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学互评时给她的评语是:语言平淡,叙事不生动,有的地方太罗嗦,题目也太直白,没有文学色彩,写作水平有待提高。不能说,这位同学评得没有道理,但是诊断过多,批评过多,而缺少了究竟改如何改进的指导价值。所以,在复评时,教师本着善意点拨、启发思考、指导修改的原则,这样循循善诱地跟她“说”:“童年在你的心目中是美好的,爬门一事也是充满情趣的,说明了你是一个纯洁、天真的女孩。可是你可以想一想,我该如何将这些呈现在读者呢?趣事没写出兴味来,我们怎么知道它的趣在哪里呢?你爬门时的动作、神态、心理分别是怎样的,描写出来就能表现出‘趣’字来了;小伙伴们的羡慕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写出来就更能烘托出这个‘趣’字了。”如此师生双方互动与合作的评语,驱散了学生心头对作文的恐惧感,增添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风趣诙谐式评语体验写作快乐
从心理学角度讲,写作是一件让大脑容易疲劳的思维活动,如果能适当运用幽默方式,则能保持大脑活动的兴奋,减轻疲劳,振奋精神,还能加深记忆。幽默更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表现,幽默诙谐的语言,使人们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教师一反常态、颇具幽默风趣的评语,那他们肯定会得到更大的快乐,如果学生能在快乐中写作,或则说能从写作中得到快乐,那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1、 幽默评语、“乐”在含蓄
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对其进行批评和指正,风趣的评语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欢愉兴奋中充分而真实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笔者曾改到过这样一篇习作,近500字的作文中有近20个错别字。于是我批道:“我读了你这篇文章,想拜你为先生——白字先生。”学生看到评语后,扑哧一笑,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作文中的错别字明显少了。
在指导学生按地点转换顺序写《我是校园小导游》,一位学生的文章中“下面”一词频频出现,笔者数了数,有十次之多。在习作后面我写道:“在这里,我想提个小小的建议:你去开家面馆,只‘下面’不炒菜!”这位同学看了评语后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羞涩的微笑。作文第二次交上来后,我发现文中的“下面”只有一个了,他还在去掉“下面”以后,将文章中的语句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文章更具体、更通顺了,看得出他用心修改过了。
贬义的评语不宜直露,如果采用训人的口吻或者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就不会有这样好的结果了。
2、 幽默评语、“乐”中激励
我们知道,风趣的评语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一旦出现师生坦诚地一起分享笑的情景,其实已经构成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交流的氛围,并形成一种力量,激励学生去做不愿接受或不愿做的事。
有个学生在文章中用了一连串好词,人物语言也颇为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笔者的评语是这样写的:“你这篇文章中的词语可真像一串串香甜可口的葡萄,让人回味无穷啊;文中每个人的话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看似简单的评语,对学生却起着莫大的鼓舞作用,在以后的习作中,这位学生在用词及人物语言的描述时,总会细加斟酌。一番鼓励,激荡起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三、尊重生命,由“文”转“人”
为此,我们应在作文评改中,尊重生命,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同一学生的不同形式的作文,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人文性评语,用那种文字优美而具有针对性的评语;用那种字字玑珠、掷地赋声的评语;那种深入内心、具有感染力的评语,让学生在习作中得到文学的熏染、心灵的愉悦,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冲动,促进学生的写作内驱力,那么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