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收获幸福人生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8期   作者:赵兴荣
[导读]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儿童行为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和学会一些具体知识同等重要的。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认知,讲究方法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可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的十条学习习惯和十条行为习惯。并在第一节班队课上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班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用规章约束行为。如遇到师长主动打招呼;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参加活动时,整队入场,认真倾听,适时鼓掌;做操时动作到位,节奏统一,精神饱满,进退场做到静、快、齐;升降国旗时要肃目等。通过理论的教导,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在校园生活中,无论是学科教学、班会上、还是活动中,随时随地抓住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对学生的行为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生活中,从点滴小事抓起。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使学生在从身边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当学生有不良行为,如:有的小朋友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有的小朋友时常欺负他人等,每当这时教师要问清缘由,及时教育,帮助改进。不能草率了解,不管不顾,应把它作为良好的教育契机。
         二、教育引导,晓之于理
        教育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违反纪律或不遵规守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指责批评,往往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征,我常常利用正面引导、表扬典型事例、找个别谈心等形式进行教育疏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班有个孩子叫李阳,做事拖拉、散漫,上学、上课常常迟到,还经常带些稀奇古怪的玩具到校,上课伙同同桌一起玩。我就多次找他谈心,耐心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结合相关的生活实例对他进行疏导。通过多次谈话,时刻监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阳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良习惯将会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慢慢改正种种了不良习惯,逐步转变为遵纪好学的好学生。
         三、树立榜样,身先垂范
        列宁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教师示范。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师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比如在培养学生“好好说话”这一习惯时,作为老师我也会在平时随时使用礼貌用语。如早晨到校后,有学生没有先跟我打招呼,我就会微笑着先向他问早,学生马上会不好意思地说:“刘老师早。”第二天或者几天后他准会老远就大声地打招呼。请学生帮助时我会说:“麻烦你帮帮我好吗?”借完东西归还时我总不忘记说声谢谢,而且等待学生说不用谢,这样时间一长,学生都会变得很有礼貌!其实,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礼貌,只是没有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讲脏话的学生,我要求身边的同学互相监督,发现谁讲脏话就提醒他,然后叫他再讲一句礼貌用语并说一些相信下次的他绝不会再讲脏话的鼓励语言,文明礼貌的班风自然逐渐形成!
        2.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可以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 “劳动之星”、 “文明之星”等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四、家校配合,同步培养
        学校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是家长的复制。如果父母以热情、支持和爱护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使孩子建立起一种助人为乐的心理倾向。如果父母经常对亲人粗暴无理,孩子就可能厉声说话或动手打人。这些行为多次反复,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难以改掉。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小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开学时几名学生向我反映,班上一个孩子总是讲脏话,我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说:“我爸爸、妈妈在家里就是这么讲的,我为什么不能讲呢?”?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通过校讯通,定期开展专题性宣传,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应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做出正面的表率等
        总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的不懈努力去完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多关注,关注小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注重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小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宽松美好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