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掌握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提升学生汉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同于以往的语文教学价值观,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因为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优秀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明辨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受到教育之后,所学得的知识技能以及形成的情感价值观,这些都会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有一定的帮助,并且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核心素养在当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核心素养在学生个体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个就是在学生对自我认知方面的良好表现。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核心素养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学生对于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最后就是学生在社会中能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或是对周围环境快速适应。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分析
(一)重塑课堂教学目标,规划教育教学行为
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改变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必然需要细化成为各种能力和素质,继而将其渗透到实际的课堂内容中去,由此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学习素养、情感素养得到良好的培育。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塑,做好相关教育教学行为的规划和安排。也就是说,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懂得挖掘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将其形成体系,由此实现各种教育教学行为的调控,引导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二)依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尤其是具有很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法。
很少提问学生,即使抛出一个问题,也很少有学生会积极响应,学生不是在低头盲目地记笔记,就是做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事情。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一些后进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以《桂花雨》这篇课文为例,教师提问学生:作者的母亲觉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好、情感比较细腻的学生来说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如果把这个问题在班上交流,那些后进生容易在影响下人云亦云,反倒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学习进步,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思考,又不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每个小组内安排一两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带领后进生,在优秀学生的启发和带领下,其他学生自然会得出“其实作者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这只是个比方,意思是作者的母亲时刻记挂着家乡的一切,物离乡贵,在母亲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与实践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生活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此引导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童年的发现”课文学习为例,教师就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强调通过语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创设高效化课堂。首先,从选题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讲述一件自己童年的事情,增强彼此之间的交互,使得学生对于本次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现象或者事物,仔细观察之后,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者可以以合作观察的方式来进行,做好观察记录,然后写一篇我的发现的文章,然后大家在课堂上来讲述自己的发现,需要将发现的对象,发现的历程,发现的结果讲述清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使得小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懂得在生活中去发现,实现自身素养的不断培育和锻炼。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感情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瑞娟,敬丹.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探析[J].西部学刊,2019(24):59-62.
[2]赵如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3.
[3]杨万明,王海梅.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和解决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