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期   作者:韦胜沥
[导读] 学校教育的外延是生活
        摘要:学校教育的外延是生活。特别是语文学科,它的最大魅力与价值就在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语文学科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生活。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拼音、掌握汉字书写、背诵古典诗词、了解写作方法的黄金时期,加强语文生活化教学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也可以促进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语文。
        关键词:生活主体  参与活动  高尚情操  身临其境  创设情境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是最大广阔的教育平台,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充满好奇,从简单的拼写默写、看图说话到文章阅读、练习写作都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生活元素,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搜集材料,回归生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涵盖了人文地理知识,也包括了民族文化与精神。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祖国、对家乡情感的培养大多来自于语文教材。但是,由于历史久远,一些学生对教材中所描述的场景或故事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因此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深刻的感悟。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材料的方式,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详细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当然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
        以《丰碑》一文为例,很多学生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只是通过一些书籍了解过,但往往是零散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丰碑》就讲述了军需处长在寒冷的冬天把寒衣发给战士,自己却被冻死在云中山的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讲课前,笔者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有关长征的知识,并集中在班级进行展示。这个办法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的搜集长征故事,有的整理长征歌曲,有的通过网上下载诗歌……毋庸置疑,以生活为土壤的教学方式,既充实了学生们的学习经历,又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语文实践机会,因此深受大家的欢迎。
        二、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小学生大多有表演的天赋。由于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很适合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表演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内涵。特别是一些课文可以编排成课文剧,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的置身于故事情节中,从而更好的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真切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田忌赛马》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第一场赛马比赛之后,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人的不同表现,加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根据自己对人物不同心理的把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们思维涌动,积极投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精彩形象的表演,富有创造行的采访,将三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出来,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感悟到了田忌的有勇无谋,缺乏自信;齐威王的骄傲自大;孙膑的仔细观察,胸有成竹。
        三、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如《养花》一文,老舍先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有养花体验的学生寥寥无几)。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我特地从家中带来了好种易活的吊兰,分给学生回家后进行插种,并坚持写好观察日记。等到吊兰枝繁叶茂时,再组织一个“养花交流会”,此时,学生的感受就会和老舍先生的感受很好地交融在一起,对作品的感悟也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四、增强感悟,观察生活
        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一篇好的文章,它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透过文字,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世界的精彩,也能收获人生的感悟。特别是收录在小学语文教材的中的文章,虽然文字较为浅显,但充满了童真、童趣,处处折射出了生活的五彩斑斓与丰富多彩。
        例如,《找春天》一文中,有小草、野花、树木的嫩芽、小溪、柳枝、风筝……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春天里的自然万物。如春风、春雨、春泥……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感受,我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如果让我们来描述一下春天,你又会怎样表达呢?借助于学生内心的感悟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学生们会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发现,收获更多的惊喜。
        总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娄伟元 “小课堂”与“大社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1年 第1期
2.陈桂芬 浅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课堂《读与写(教师)》 2020年 第4期
3.陆欢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 2019年 第3期
4.王明婷 走进生活,走进课本——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新探《中华少年》 2019年 第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