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期   作者:陈晓燕
[导读] 小学生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物体的原有感知有个清晰的认识,
        摘要:小学生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物体的原有感知有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掌握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进行研究,为学生以后的图形与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
一、引言
        在实践中,教师概念教学一般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不重视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直接和盘托出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二是不重视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把有联系的概念,都拆散成一点一点的颗粒,这些概念颗粒是分散、孤立地存在学生的脑子里,教师没有将这些颗粒联系在一起,知识概念没有系统教学,就不能让学生形成好的认知结构。所以数学老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时,把“看”、“动”、“练”、“理”、“通”统一到一个思维体系中。
二、看—全面观察
         学生从接触事物到能够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整个过程,通常都是从观察发现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图形有初步的了解,例如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球是圆形的,餐盒是长方体……,但是他们的了解大都是表面的、不清晰的,对于物体的本质特征的了解都是模糊的,所以在几何与图形教学时,小学教师要因势利导,结合教材,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方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着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对几何图形进行全面、仔细观察,以来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便于学生对物体表象的认识上升为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动手操作。
         研究发现,抽象思维往往依赖于动作思维或形象思维展开,小学生都很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剪”“拼”“量”“摆”“数”“做”等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对于学生掌握本质特征有积极意义。
         教师在进行《圆柱体的侧面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课下用彩纸制作圆柱体,再对圆柱体进行切割,观察其侧面特征,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侧面面积,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与讨论,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于圆柱体侧面的表象理解,而且学生也通过眼、手、口、脑多种协调作用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手动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推导过程。

结果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使手、眼、脑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所研究物体的表象,也在脑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所以也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课常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对于数学老师而言,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巩固训练
         通过上文中的“看”和“动”,学生对图形与几何这方面的数学知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习题进行巩固训练,方便学生把几何知识转化成学习技能,进而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练习,并且把数形进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熟练做到数形之间的自由转换,当看到图形的名称就能够了解该图形形状、特征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应用于生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圆柱体体积习题设计时,可以先让学生闭眼想象圆柱体的表相,并能够联想到圆柱体不同形状的异同点和计算方法,再告诉学生相关数据,让学生能够依据图形帮助分析理解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名称和给出数据进行计算,通过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目,最后给出物体名称和数据间的关系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用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五、理—系统梳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零碎的知识很容易产生遗忘或发生混淆的情形。所以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可以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空间观念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六、通—触类旁通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深刻认识,数学教师要注意几何与图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综合运用几何与图形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从容易向困难平稳过渡,给学生归纳总结出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通过也要让学生能够分辨异同,增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教师在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实践中,要全面贯穿全面观察、动手操作、巩固训练、系统梳理,让学生能够顺利达到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 林丽琴.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2]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课程内容比较分析与建议[J]. 甘火花.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
[3]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J]. 彭国庆.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