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学校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审视以往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有方向地改进,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及资源的开发,将其应用于教师的授课过程,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使之更好地参与来,释放出其潜能,提升其综合素养。学校经多方考察,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等,对校本课程进行相应的开发,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听与读中产生好奇心并转换为求知的欲望,运用所学的技巧去寻找答案,以满足自身的真实需求。这个过程中,学生被古人的对话及行为等熏陶,使之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将文字的内涵通过自身的观念和行动而体现,让其人格得以锻造,做到全方位的成长。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素养;提升策略;实践
国学经典蕴含着诸多的内容,是目前学校探究的新内容,旨在与校本课程结合,让初中生潜在的能力释放,通过教师的点拨而使之受到相应的启发,纠正以往有偏失的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对民族文化应有的认同感,让其人格素养提升。学校转变理念,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其记忆的特点,对国学经典内容做到开发,设计与之相关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之接触较为优秀的典籍,在诵读中让其素养得到提升。
一、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教材编写体系,规范操作的一系列流程等,同时遵守开发的原则。 首先,要让课程呈现出多样化,学校纵览全局课程的结构有着一定的整体性,从阅读到感悟及后续的写作等,让学生形成鉴赏力,为日后的诵读埋下伏笔。其次,通过多次的学生座谈等方式收集初中生的真实需求,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前行的方向,继而构建出课程的结构,经申报、审议等过程后敲定校本课程。再次,将国学经典诵读渗透至早读或自习等环节,通过校本课程的时给学生带来新颖感,让其在升旗、校园橱窗、走廊等多种途径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真实存在。然后,营造活动的气氛,在校园内张贴与国学内容相关的图板,增添文化的气息,沁人心脾,在各科课程中融入诵读的内容,使之贯穿于学生未来的校园生活。最后,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实践活动,以赛促学,通过班级参与的方式进行星级的评选,推崇一个或几个月的诵读积累,选出诵读之星,让其在榜样的效用中有意识地形成诵读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国学的经典诵读活动可以通过家校合作进行延伸,使校本课程的内容丰富,由内而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素养得以提升。
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个性发展,彰显课程针对性
进入八年级的初中生已有着自身的独立意识并付诸行动,学校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后续的应用中需对其个性的特点表示尊重,彰显新课程的针对性。教师通过授课时的互动而了解到学生间的差异,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内容进行调整,为避免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枯燥感,开始对课外的阅读资源进行搜集,使校本课程不断更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以微课为诵读的拓展平台,例如,从《诗经》中截取不同的片段,录制多上层次的解读小视频,让学生根据需求和喜好去观看,对其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产生好奇,继而主动去探究,使之运用自身的语言和方式去解答,提升其素养。
(二)根据文体特点,强化语言实践力
国学经典的文体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在用词和表达等方面蕴含着深奥的内容,结合书本的诗文,在诵读的对比中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后续的解读和写作中强化学生语言实践力。例如,诵读《全唐诗》和《全宋词》时,学生感受到诗词有着简短的特点,一字一词的背后都是丰富的画面,使之感慨古人的聪慧,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更多的内容,在写作的练习中也融入自身的情况,让作文更加丰富,给读者带来舒适的体验,在文字中传递情感,使之语言实践力提升。
(三)借助语言优势,增强学生体验感
校本课程的应用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可谓较多,故需关注其体验感,以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国学经典诵读时,学生易产生相应的语境,抓住其中语言的特点,在重音、语速等的变化中,使之感受到诵读内容的情感,让其内心受到熏陶。教师在授课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情况及作业等来评价授课的成效,有方向地去改进,给其带来愉悦的体验,减轻八年级学生的压力,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使之素养提升。
(四)通过国学诵读,感悟人生哲理性
初中生的年龄使这之心性出现不稳,教师组织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使之从中感受出人生的哲理,正视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学校随之举办经典诵读的比赛,辅助教师来检验校本课程的成效,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了解。例如,通过比赛来选举出书香班级,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方式下去参与,使之学会配合,看清未来的成长之路需要集体精神,有意识地规范行为,提升其素养。
结束语:
新时期下,学校凭借先进理念,开发出国学诵读的校本课程,经过多方的研究,认识到国学经典内容蕴含着极大的助推力,是课程整合的新资源,故设计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同时关注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收集到其真实的意愿,根据授课成效来凸显其可性性,展现校本课程独有的价值。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对校本课程进行切实有效地调整,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求知欲望,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后续的使用处在一个动态化的状态,跟上时代进步潮流。国学经典诵读弥补初中生在新时期下的“文化断层”,使之对中华文化有着系统化的了解,面对西方的文化有着一定的辨识力,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之饱含极高的人格品质,提升其素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研究[D].李雪敏.沈阳师范大学2017
[2]《中学语文经典诵读》系列微课设计与开发[D].郭雯.扬州大学2019
[3]初中教育阶段经典诵读的现状与改进[D].许君.沈阳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办课题《“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生素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课题编号 XYYW201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