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下的“新”教师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期   作者:刘谋东
[导读] 随着新一轮课改在中小学的全面启动,教师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改在中小学的全面启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也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课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探究,相互沟通、相互启动、相互补充的活动。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及效果,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不断地继续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现代理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如此才能在新课改实验中取得较好成绩,教师成为新课改所需要的“新”,教师才能成为新课改顺利实的决定因素。“新”教师从哪些方面体现呢?
         教于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束缚和陈旧教育的观念中走出来,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法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创设一种愉快、宽松、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样,才能跟上时教学的代的步伐。
        作为教师要想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让学生信服自己、接受自己,就必须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充实自己现有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通过相互交流、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获得广博而又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准确地理解教材,恰当合理地组织和应用教材,做到游刃有余举一反三。过去,“要通给学生一杯水,则自己应有一桶水”,而今天,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泉活水,一条河!因在知此,强化自身修养,终身学习是非常必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已背负式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时,教师应放下架子,真诚而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蹲下来不是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扬学生的学生的自尊心,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了解心理活动。为他们创设平等、民主、融洽的氛围,课上是师生,课下是
朋友,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帮助学生改正,使学生用朋友式的眼光来看待“令人尊敬的师长”以此提升师生的关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始终处于积极和自觉的状态,就会不断进取直至成功,同时,学生还能从成功中获得快乐,反过来也会作用于培养和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自觉地学习,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授学生方法时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教法,“因材施教”,启发和引导学生敢说敢想并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重视评价的终结性,它仅是运用书面知识教育作为任课教师考查学生的一种单一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注意发展性、过程的评价性,评价手段和方法具有多样性,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评价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平时的实验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平时成绩等,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评价的方式以正面为主、表扬为主,能容纳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见解,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