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欧美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期   作者:陆科亦
[导读] 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何为应试教育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切向成绩看齐,
        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何为应试教育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切向成绩看齐,从中考和高考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考的好的有学上,考不好的没学上,一些偏科的学生,有时候也会被埋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错误的,有些人高中3年非常的努力,起早贪黑,最终高考考了个好成绩,进了个好大学,但到了大学,他们会拼命的玩,为什么他们会拼命的玩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是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这是一种报复性心理,就是把以前没有玩到的时间给补回来,本质上这就是一种扭曲的心理,第二是从生活角度,有不少的家长对小孩说过,高中苦3年,到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这种话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拼命的玩。
当然,不管什么事物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应试教育的好的一面是可以快速的培养人才,消费较欧美教育更低。
        我们在来谈谈欧美教育,众所周知欧美教育是开心教育,隔三差五的假期,类似于游戏的课堂,下午3点就放的学校,让你认为在欧美读书在轻松了,我的父亲现在在美国,我就问问它美国的教育轻松不轻松,他说:“在学校是轻松的,但是下午3点放学回家的往往都是一些黑人。

”我问它:“这是为什么呢,其他小孩为什么不出来”他说:“像白人,华人的孩子等人往往要在学校补课,假期还要去各种辅导班补课”我说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到,在那里不补课不努力的人几本进不了好大学(如藤校等),这时候我发现,这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欧美的教育通过宽松的教育已经完成了社会的分层,一些不努力的只能当社会的最底层的小混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欧美的教育或许更残酷。
        中国的教育说白了就是从下往上爬,想要变成社会的精英,大公司的老板,就必须吃苦耐劳,而欧美教育则是分层机制,学生们学不学老师,学校一概不管,到最后才后悔就已经晚了。
每种教育各有各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我们需要以智者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能以单一的眼光看待,更不能全盘抹杀,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欧美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
        除了以上几点,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创新能力,很多人都说我国创新能力低,因为应试教育把孩子的创新力都抹杀了,其实这是片面的,同样是应试教育,日本和韩国的创新能力却要高出不少,这个原因又是为何呢,其实很简单,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他们平时在学校里更多的是参加各种活动,社团,不像中国都是作业,这个又不同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