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促进小学生不断进行良好发展的基石。一种良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利于培养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综合素质。目前人们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在我国近几年的新课改革教学标准中不仅给予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高的重视,而且还对小学生的阅读量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基于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语文阅读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相比较来说有着更高的教学难度,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效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该怎样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严重影响,所以就致使绝大多数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语文老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较来说,虽然中年级的学生在年龄和学习经验方面有较大的增长,但在其个人约束力以及注意力方面仍然不具备较强的管控力,特别是在枯燥乏味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中年级的学生特别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一般情况下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时就应该将阅读教学课程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并将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重点的教学环节之一,但事实上小学语文老师却将自身的教学重点放在词句的教学之上,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课时安排上对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的时间只有极小一部分。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从而造成其阅读能力严重缺失,更甚者可能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都难以进行独立的语文阅读
(二)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缺乏重视
教学老师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能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者,绝对不能替代小学生成为阅读课堂上的主导者。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个良好有效的阅读,还要侧重于培养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从而可以使阅读成为其作为一名学生的基本能力。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不太注重培养班级学生的阅读技巧,很多时候语文老师都只是对文章的关键段落或者是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的讲解。过后学生只会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记忆,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并没有一个有效地提升和培养。
二、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励与导向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着重加强词句训练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有着非常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不仅好读书而且还乐于读书;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常常说不喜欢读书讨厌读书,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没有乐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老师要想尽办法的去培养与激发出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素。小学时期的学生通常都是玩心很重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就极度缺乏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小学语文老师想要使其对阅读怀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或者是把阅读当成一种自主行为,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老师不仅要从最大程度的激发出他们的阅读激情与热情,还要消除他们内心的学习自卑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将文章中最精彩的一段内容讲解给班级学生听,在成功勾引起其好奇心时就停止,然后在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自主性阅读。在课下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较好的书籍让其进行阅读,以此来培养他们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中,语文老师开展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两个目标就是理解与积累,老师要引导班级学生自主运用字典,以此来联系上下文进行词句理解,同时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背诵或者是摘抄等形式进行优美词句积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是中年级学生积累词句的关键,如果语文老师对其有一个好的引导那么就会使其认清自身情况,有助于其养成一个主动积累词句的好习惯,丰富的词句积累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例如语文老师在教授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这一文时,文中作者有讲到一句话“我起的很早很早去钓鱼”。首先语文老师可以向大家提问作者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的很早很早呢?其次老师在让班级学生试着联系上下文去进行理解。作者在文中讲到因为他以前的没有早起所以就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有一天早起去草地才发现草地也并不是金色的。最后在班级学生对课文进行了一个完整的阅读后,语文老师就可以让班级学生针对这个文中这个并字作一个思考。但在其思考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关键的字、词以及句等,从而可以通过文章内容的阅读使初中生可以获得一个深刻的体会。
(二)注重阅读情境创设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身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都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周边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有关。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应积极利用唱歌绘画以及表演等趣味化教学形式来实现语文阅读情境的创建,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以此来激发出中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表演欲望。例如在教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丽的公鸡》这一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环境来辅助自身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需要让班级学生从文章感受到这只公鸡的骄傲,首先语文老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让其在朗读的过程中尝试着理解;其次,语文老师在可以模仿文中这只公鸡的骄傲的态度来进行课文泛读,也可以运用丰富的表情来吸引学生,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欲望;最后,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各个角色,将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分组和角色划分,然后在班级内开展分角色朗读比赛。如此一来班级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参与进来,并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针对性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小学语文老师就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老师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充分结合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当然语文老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给予班级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空间,以此来培养与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精卫填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就可以让班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他们自己感受到主人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还能使其对阅读知识加深印象,从而可以实现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能力是身为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小学也是学生初次接触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注重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才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志军.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4(11):92-93.
[2]雒玉龙.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 2017(05): 183-184.
[3]阿黑.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12.
[4]冯志军.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4(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