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究中华经典古诗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从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认识、教学实施等方面探索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反思教学行为。
[关键词]中华经典古诗词? 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实践研究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中华经典古诗词教学内容贯穿于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和拓展模块,如何做到中职语文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是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彰显职业教育特色,让中华经典古诗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是语文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一、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思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两句出现在日本捐赠物资箱上,经典诗句让人们感受到不仅是缕缕暖意,更有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汲取磅礴的精神力量,从中华经典古诗词中不仅可以领悟中国文人情思,更可以在从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去回顾经典诗篇伴随我们的成长,树立文化自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望远的胸襟抱负,反映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耳熟能详的诗句,在每个人心中播洒希望和自信的种子,激励我们树立崇高理想,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中华经典诗词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渴望生活的样子,精神观念、道德修为,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塑造我们的容貌,淬炼我们的思想,现有语文教材中经典诵读内容不断增加,让青年学生追寻民族文化的基因,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增进优雅气质,修养身心,“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
在课堂教学中将文本知识迁移回归生活,生成能力,提升审美,对人生深入思考,通过诵读品读古诗词,体会其韵律之美,掌握古诗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有用的学习信息,从感受生活到思考生活,实现审美情趣与心灵塑造的统一,运用学习软件将课前学习内容上传到学习群,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好地调动,特别是通过学习通平台分组主题讨论,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中华经典古诗词深入人心,浸润学生的心灵,讨论的内容包括知人论世、古诗意象,通过课内活动,让学生加深理解,领悟真意,汲取力量,升华自我。
二、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疑导入诵读示范,鉴赏古诗解决问题,分组讨论表演展示的四步教学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延伸,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软件、交互白板等辅助教学用具,创设诗词意境、启发学生探究思考,课前课后合作探究,互动式学习指导评价。
例如在王维的《山居秋暝》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由盛夏进入严冬的过程,很多文学作品在写秋季的时节,往往与伤感、清冷、萧索、悲凉联系在一起,那么,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什么却是乐秋之作?这其中作者到底是怎样的精神世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诗中意境,从知人论世到作品内容,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加深学生对诗人的感性了解和认知,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教师范读,品味意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赏析作品。教师范读,让学生感悟古诗词之意境,掌握古诗词之韵律,问题引导,讨论交流,解读诗意,找出诗人笔下景物、人物、环境、心境,引导学生找出诗的主旨。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对中华经典古诗词的唱作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在语文经典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古诗词的表现形式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年龄,唱读结合感受古诗韵律之美,学生能够截取视频片段,上传至学习群,融入书法作品欣赏、深入领略中华经典古诗词之魅力。
调动学生,分组学习,积极参与,视听结合,解读诗意,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达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理解诗人精神追求。
为深化中华经典古诗词之意境,借助优秀的书法作品,进一步让学生在记诵古诗词过程中感悟提升,诗词之意境不仅属于诗更属于生活,通过学习经典古诗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便是对生活态度的最好诠释。
在展示评价和课后作业环节,教师要实时专注观察每个学习团队的学习成果展示记录存在的问题,对每一个学习团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与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诵读、书写表现,提升学习效果,结合学生的展示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课后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布置背诵默写教学任务的同时,小组合作完成书画作品设计,提升能力,营造意境,启发思索,培养学生对于经典古诗学习兴趣。
备课的过程,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许多“预设”,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生成”,使语文教学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指向“应用”,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准契合点诗教师备课的关键,备教材、备学生,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语文课堂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与语文学习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找好切入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不再是死记硬背、枯燥分析讲解带来的逆反心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表达,在感悟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古诗词蕴藏丰富的思想内涵,从知之甚少到字斟句酌读写规范,聆听内心的声音,在寂寞中正确认识自我,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些转变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带给学生的是增进品味,修习气韵,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内涵修养的人,恰逢人生韶华,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在韵律之间得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优雅气质和文明举止的合格学生。
四、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反思教学行为,中华经典古诗词在中职语文课堂是否给自己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用心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也正是教学内容的精髓所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从“不陌生”、“不喜欢”、“不深入”向字斟句酌读写规范转化,体现尊重个体认知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学生闪光点,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读音不准,对于词的内容理解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活动?
职业教育突出实践取向、培养职业精神、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特点,“文道合一”,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恰在于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教”的技能表演,而是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由“教书”到“育人”,实现中职语文课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追求。
作者简介:李瑞双 ,女,汉族,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育教学。